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从来没有衰弱也不会走向衰弱。”

正当国内还有不少声音还在为美国霸权摇旗呐喊的时候,美国自己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站出来承认了:美国正变得更谦逊,在盟友眼里,美国也许再也没有过去那么强大了,美国不得不更多依靠与盟友合作来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存在,美国确实衰弱了。

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美国的自信没了

在印太地区,美国不再把自己表现为自信的安全保障者,一个“相信我们”“我们能搞定”这样的超级大国不复存在。印太地形过于辽阔,中国崛起的实力太过强大。因此,美国正明确表示愿意成为另一个角色——军事现代化和技术发展的合作者。

美国发现,自己单干已经力不从心。

它不得不更多地与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印太国家合作,通过技术输出,一方面武装这些国家,另一方面可以把这些国家牢牢地拉进自己的盟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防长奥斯汀本月在新加坡香会上表示:“过去,我们的专家会谈论印太安全的中心辐射模式。今天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奥斯汀说的新模式,就是不再以美国为中心,让美国抗住一切的模式,而是以各个合作伙伴为分中心一起分担的模式。

美国的这种衰弱得到了自己官员和盟友的印证。

去年在对来自美国和印太国家的100多名现任和前任官员的采访中,许多人表示,本世纪美国的主导地位可能不会像上个世纪那样强。无论谁赢得美国的下一次选举,美国都已被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削弱,被中国崛起的本土制造业削弱,也被美国自身的内部分歧所削弱。

除了这些原因,或者正是在这些原因的作用下,世界多极化发展局势加速形成,这是真正让美国无法继续成为全球霸权的最重要原因。

世界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强大到足以左右局势。许多国家认为他们正在目睹全球洗牌和美国实力的演变。
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言,美国正在适应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美国正在学习以承认更多需求和更谦卑态度的方式进行合作,而这对华盛顿一些迷恋美国霸权的政客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美国,变低调了很懂,懂得向别人示弱了,懂得谦卑地与别人合作了,而不再是目中无人,我能搞定一切。

支撑这种全球局势多极化发展的,是在经济、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实力转变。

经济方面,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亚洲经济稳步增长。仅中国就生产大约35%的世界制成品,是美国所占份额的三倍。日本、印度和韩国的产出也进入了全球前七名,使亚洲的工业比重超过世界任何其他地区。

军事上,美国在全球层面虽然保持了领先的军事优势。但中国由于仅专注于印太地区,它用比美国更少的预算就拥有了比美国更多的军舰数量,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也领先美国。此外,中国的军事产能也比美国更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上,美国的制度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发挥作用。总统签署的法案数量不断下降,对乌克兰等地区的援助一再延迟,美国总统的海外访问被迫取消。最近的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共和党人不希望美国在解决世界问题中扮演太积极的角色。

对于这些发展趋势,纽约时报直呼:美国衰落了!美国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傲视全球。

事实上,美国的这种衰弱在前面几届政府中就已经显现。

奥巴马政府虽然承诺“转向亚洲”,但从来没有实现过。

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保护主义做法,在外界看来恰恰是美国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而当美国还在对自己的印太战略模糊不清的时候,中国已经成为该地区的经济巨人。

中国是印太地区大多数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者。

不仅中国在发展,印太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在快速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该地区国家培养了数千万中产阶级消费者,并扩大了高端工业生产,推动了地区贸易的激增,这些都降低了美国市场的重要性,同时让亚洲国家相互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连菲律宾这样的国家现在认为自己是世界多极秩序的参与者。“我们成为了集体故事中的主角,”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香会上表示。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让美国提供武器、培训和设备维护等,而不是让美国直接充当保护者。

日本也大幅加强了在地区的行动力,主要原因,就是对美国实力的不信任。

在与美国举行联合演习期间,日本指挥官表示,日本会变得更加积极,因为人们普遍认识到美国未来的角色是不确定的。

美国不再是20年前、30年前的美国了,”一名日本高级情报官员表示。为避免冒犯美国同行,他要求匿名。“但事实就是如此。无论下一任总统是谁,美国的作用将相对减弱。

美国的官员也意识到了世界的疑虑。他们被告知一些亚洲同行在美国的回应中看到了谦卑、退缩和软弱。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去年9月在一份报告中呼吁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更加谦逊,以应对“任何单独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的挑战”。

美国遭受的一系列冲击,都在不断销蚀美国的全球形象和软实力。

印度看来,美国于2021年8月从阿富汗慌乱撤军令人震惊,成为一个转折。

而在美国发生国会大厦事件后,美国官员对印度国内压制异己的民族主义批评也变得没有底气。美国官员谈论自己国家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用一种请教的方式与印度官员聊天:“我们有很多共同点——极端主义、仇恨言论、虚假信息。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这种“谦逊”或者“软弱”,不仅表现在无法继续独当一面为时刻为盟友提供支持,还表现在,美国都没有能力作出明确表态,当印太地区出现冲突挑战时,美国是否一定会挺身而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一直是模糊的。

这也让美国的地区盟友感到担忧,从而不得不修正对美国的看法和依赖,增加自己的投入。

这些国家目前都本着一种实用主义者的态度,积极与美国合作,从美国那里捞取更多的技术和能力。

纽约时报形容说,它们现在好像是逛集市的客户,在一起交流讨论美国手里还有哪些好货值得去搞过来。

纽约时报所作的这番分析,其目的是让美国转变一种方式以实现在印太地区的存在但客观上,它反映了美国实力的衰弱和美国对这种衰弱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接受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能有这样的认知和自觉无疑值得肯定。美国的相对衰弱,这是大势所趋,是历史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美国即使自己不衰弱,但也耐不住亚太地区国家的快速增长和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国人说,形势比人强,历史大势不可阻挡。美国必须认清历史大势,顺应历史发展,接受历史现实,才能更好地维持其剩余的实力和国运。

中国人也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无论怎么衰弱,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一个超级大国,仍是我们必须长久面对和应对的外部力量。但时与势,一定在我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