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报道,俄罗斯在本月初发射了53枚导弹打击乌克兰后方,就此拉开了新一轮导弹攻击战的序幕。到了6月7日,在过去一周时间内俄军都保持着高强度导弹攻击,发射各型号导弹超过400枚。

俄军的攻击目标也并不仅仅是乌克兰军队,还包括后勤补给路线、弹药库,以及乌克兰后方的重要能源目标---发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乌克兰的报道显示,他们乌境内的水电站、火电站都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而在过去这是很罕见的举动,因为俄罗斯此前都是以军事目标为主,而不是这样的基础设施。此举被外界认为是俄罗斯对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允许他们援乌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的惩罚。

既然北约的远程武器可以打击俄罗斯本土,那么俄方也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彻底放开限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俄乌冲突的对抗模式也将迎来新的阶段,即:从过去前线兵力对抗抢夺战略要点,以及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到现在利用各种远程打击武器杀伤本土重要设施甚至是密集平民区域,来逼迫对手妥协。

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用北约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能够带来巨大收益,能够在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和库尔斯克地区这些靠近俄罗斯一侧的浅纵深地区,切断俄军对其他地区的补给,进而减弱俄军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俄军依托边界使用远程火炮、防空导弹、战机等打击接壤的乌克兰战略要地优势将大打折扣。

而从战略角度来看,乌克兰一直将俄罗斯境内的能源和工业作为首要打击目标,例如:炼油厂、储油基地、武器工厂,在上个月底,乌克兰就多次派遣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的炼油厂发起自杀式袭击,超过15座炼油厂遇袭,其中几座损失严重。

然而无人机毕竟有着航程的限制,再加上技术水平的代差,打击效果其实一直靠数量堆叠成功,效果并不如人意。但北约的巡航导弹或者北约提供的高精尖无人机来实施打击任务,那么效果就有很大区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俄罗斯来说,自身防空体系虽然存在漏洞,但是战术导弹等远程武器上依旧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乌克兰对俄本土展开大规模袭击,那么俄军就会发射大量导弹、无人机来消耗乌克兰境内有限的防空导弹,然后对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展开猛烈轰炸。

就消耗战而言,乌克兰已经失去了和俄罗斯对轰的资本,就算是有西方多个国家提供支持,但俄罗斯现在的弹药和导弹产能是北约32个国家加起来的3倍,这就是有没有进入战争状态的产能差距。

所以说,泽连斯基想要通过对俄本土袭击的方式来获得前线战场优势的心思,还是太天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俄罗斯接连炸了一周多之后,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先改口称,将德国援乌武器从“允许攻击俄本土”变成了“允许攻击俄靠近乌克兰边界地区的目标”。

虽然他宣称这是“不希望战争扩大”,但他之前一直提倡使用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从这个态度转变来看,说明德国也开始惧怕地区爆发更加高强度的对抗,西欧各国是希望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而不是将战火波及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