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史迪威的政治顾问戴维斯写了一份备忘录交给史迪威,后来又被送到了美国国务院。备忘录的核心内容是:日投降后,如果国军和八路军发生冲突,国军想要以武器上的优势取得胜利是不大可能的。建议美国与八路军建立联系,向延安派驻观察员。

戴维斯的建议受到了美国的重视。

1944年7月21日,以包瑞德为团长的第一批美军观察组成员抵达延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详细了解八路军抗日力量的作战价值。在延安期间,包瑞德深入到南泥湾,观看了八路军120师359旅的训练。今天这组老照片,真实记录了当时包瑞德和美军观察员看到的真实情景。为我们了解当时延安的情况提供了丰富材料。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后,戴维包瑞德(中间者)与美军观察组成员检阅第十八集团军仪仗队。包瑞德生于1892年,成年后在菲律宾工作,1924年被派往美国驻北京公使馆担任助理武官。包瑞德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建筑十分痴迷。曾在回忆录里说他的梦想就是找个中国老婆。但是,包瑞德当时从事的主要是情报工作,当时美军规定禁止军事情报官与任何外国人结婚,包瑞德的愿望未能实现,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检阅第18集团军仪仗队。第18集团军就是由八路军改编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兵结束后,包瑞德上校用流利的中文进行演讲。359旅的战士们听得十分认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欢迎美军观察组的阅兵仪式结束后,359旅的士兵正在聆听叶剑英将军讲话。阅兵台上方写着阅兵台三个大字,阅兵台两边的文字分别是消灭法西斯主义,中美苏英团结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瑞德及观察组成员视察359旅军服厂。工厂里的所有工人都是战士。全旅的军服都是这个工厂生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瑞德上校和观察组成员正在参观一个小型军火库。照片中,他们正在检查地雷的导火线,这里百分之八十的军火都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维包瑞德视察359旅步兵靶场,正在指导一名训练射击的士兵。这是一把日本制造的步枪。359旅的装备大部分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们正在为美军观察组表演秧歌。士兵们在传统秧歌里加入了抗日元素,使得秧歌在娱乐的同时更具备了宣传抗日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们正在为美军观察组表演秧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八路军战士正在向包瑞德上校介绍359旅缴获的战利品,这是一把日本军刀,是359旅从一名日本军官身上缴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维包瑞德上校与冈野进行交流。冈野是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校长,这所学校的所有学员都是被俘虏的日本士兵,这些俘虏被改造后,成为对日本实施心理战的重要参与者。让包瑞德吃惊的是,延安竟然关押着150多名日军俘虏,而当时重庆郊区关押的日军战俘是25名。这让包瑞德大吃一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日本战俘正在纺纱。八路军对日本战俘比较优厚。这些日本战俘经过思想改造,已经不再逃走,而是安心劳动。这是在日本工农学校拍摄的一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劳动的日本俘虏。这些俘虏大部分是主动投降了,还有一些是间谍。他们被改造后,成为生产者。

笔者感言:各位网友,看完这组老照片,你们有何感想?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分享。期待你们的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