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4年以来,毛主席的双眼就因为白内障等问题逐渐失去了视物能力,这为他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让毛主席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当中,党中央决定抽调一组专业的医疗小组为毛主席进行治疗。

彼时,我国国内有许多种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方法,中医、西医在这个领域各显神通。而这项任务最终还是落在了十分擅长治疗白内障的唐由之医生身上。但是在接到中央一项任务的时候,他却一星期都没睡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

时光荏苒,1926年出生的唐由之医生如今也已经90多岁。那么,在他的记忆里,当年的他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的病人,内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

从未露面的病人

1975年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天,时任广安门医院眼科主治医生的唐由之难得有个周末可以休息。日常忙于工作的他原本想要在这个周末好好陪陪家人,可是没想到,一大早就有人敲响了他的家门。

唐由之原以为是医院有什么急事,便急急忙忙地跑去开门,可没想到门口站着的竟然是一位解放军同志。唐由之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会有解放军同志来到他家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安门医院

还没等他问,站在门口的人先开口:“请问您就是唐由之医生吗?”

唐由之点了点头:“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然而,这位解放军战士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急切地说道:“唐医生,有一些事情,需要你出去几天。”

没有说到底去几天,也没说去干什么,只是简单粗暴的命令他跟着自己走。这样的情况,不由得让人有些发毛。见此情形,一直站在客厅里的唐由之夫人也走上前来,想要问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医生正在为病人做检查

还没等妻子问出口,唐由之忽然想到了些什么,急急忙忙地说道:“我跟你去。请先让我收拾下东西。”

原来,自1974年以来,这样奇怪的看诊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次。身为眼科专家的唐由之已经好几次被喊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参加会诊。

会诊的时候不仅有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眼科专家,更有皮肤科、呼吸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的许多专家。但是,专家来了一箩筐,病人却始终从未出现过,每次都是由一个秘书模样的年轻人将患者的整个身体状况系统性地讲一遍,然后再让各个科室的主治医生们提问。

身为全中国数一数二的中医眼科专家,唐由之不是没有参加过会诊,可是病人像这样神秘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与同事下乡为群众做检查

因此这次解放军同志登门之后,唐由之立马想到了是这位特殊的病人需要会诊了。只是叫得这样急切,难道是那位病人的病情恶化了吗?想到这里,唐由之立马简单的收拾了下行李,匆匆忙忙的跟着来访的人坐上吉普车走了。

吉普车载着唐由之等人一路来到了南苑机场,直到进入候机室,唐由之才看到,自己的同事高培质也在这里。两人相视一笑,果然猜对了,是给那位神秘的病人做会诊。

直到飞机起飞前,也没人告诉唐由之要去哪里,工作人员们只是十分有礼貌地将他们送上了飞机。正当唐由之安静地等待着飞机起飞时,他忽然从飞机的小窗户出看到了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东兴

那一刻,唐由之的心理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病人,会不会就是毛主席?”这个想法,唐由之没敢说出口,他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欣赏着飞机下的景色。根据太阳的方向和大地的景色,唐由之欣喜地感觉到这是回自己的老家杭州的方向。

果然,飞机在飞行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唐由之看到了雷峰塔的旧址。而他也被安排进了雷锋塔附近的一个招待所当中。

唐由之等人一直等到了晚上,才见到了前来与他们接洽的人员。在会议室里,工作人员说出了唐由之心中的猜想:“各位医生,非常感谢你们不远千里从北京来到了杭州。毛主席的眼睛有些不舒服,想必你们已经在之前的会诊当中了解过来,这次邀请你们到这边来,就是主席请你们为他检查一下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杭州的毛主席

工作人员交代完之后就离开了会议室,只有唐由之几个人在安静地整理手中的笔记。尽管没有人发出一点声响,但是所有人的心里都兴奋到了极点。能见一见毛主席,还能为毛主席做检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啊!

此时的唐由之已经48岁,但是他还是激动得睡不着觉。一想到之前都是在报纸上、广播里听别人报道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今居然能亲自见一见他老人家,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次日一早,唐由之就和同事们被带到了西湖边上的一处别墅里。他们一进门就看到了坐在门口沙发上的毛主席。而这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的经历,就给唐由之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湖旁的第一次见面

报纸里和广播里的毛主席一直都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可是如今坐在沙发上的这位老人,只穿了一件满是补丁的毛巾睡衣,脚上是一双很久很久的拖鞋,灰白的头发乱糟糟的。这位老人的脸上甚至不像别人描述的那样神采奕奕,而是浮现着多种慢性病才会导致的灰白色。

听到门口的响动,两只眼睛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的毛主席朝着沙发一旁问到:“谁来啦?”站在一旁的机要秘书张玉凤轻轻地回答道:“主席,是医生同志们来看您啦。”

听到这话,毛主席挣扎着想要从沙发里站起来:“原来是医生同志们,我这个病号该欢迎你们的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毛主席

此时的毛主席早就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一个人顺利地从沙发里站起来,只得借助于张玉凤搀扶他的力气。见到毛主席竟然要站起来欢迎他们,几位医生连忙跑到了毛主席的身边:“主席,我们是晚辈,您不用起来欢迎我们的!我们今天来就是给您检查下眼睛。”

听到医生同志们的声音,毛主席又坐回了沙发上,安静地配合着医生们的检查。这次检查一共持续了四天,不仅给毛主席做了眼部的检查,更是将各个类型的检查都做了一遍。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毛主席除了双眼白内障以外,还患有肺心病、冠心病、右臂部褥疮和血中含氧量过低等疾病。当各类检查报告单交到各位主治医生手里的时候,唐由之红了眼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戴老花镜的毛主席

在大家眼里,毛主席还是那个带领新中国人民走向新生的伟大领袖。可是在医生这里,这位已经81岁的耄耋老人,时间在他身上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痕迹。唐由之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毛主席,也会老的。”

1975年2月19日,一场关于毛主席身体的会议,在怀仁堂正式召开。

彼时,毛主席身体不适的消息只有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人比较清楚,就连绝大多数的政治局委员都是丝毫不了解情况。当包括唐由之在内的医疗专家们在会上详细地阐述毛主席身体的各项问题的时候,许多政治局委员始终不敢相信这些报告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周总理

当时毛主席双眼的白内障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他的视力几乎全部丧失,只能感受到光亮而看不清楚具体的事物,哪怕是拳头大的字,毛主席也没有办法看清了,甚至连文件和报告等东西,都需要机要秘书一字一句的读给他听。

毛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常规的用药治疗没有办法起到应有的疗效。为了让毛主席能够早日重见光明,唯一的方法就是为毛主席进行治疗白内障的手术。而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成了当时最具争议的点。

1975年的中国,关于毛主席这样的老年性白内障有两种手术方式,一种是西医倡导的白内障摘除手术,一种是中医研究的白内障针拨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选择哪种方式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为病人做针拨术

其实早在1953年,毛主席在杭州工作的那段时间,他就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由此可见,对于中医的研究与发展问题,毛主席一直持鼓励的态度。因此结合毛主席自身的身体状况,对于中医的白内障针拨术,中央政治局的各位委员们抱有极高的期待。

最终,经过半年多的观察和比较,中央正式决定:“由唐由之医生主刀,为毛主席进行白内障针拨术。”

这个消息下来之后,唐由之身上的担子忽然就重了起来。尽管白内障针拨术的各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作为一个有着多年行医经验的唐由之也为不少患者做过这类的手术,但是一想到自己这次的手术对象是毛主席,唐由之的内心还是十分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在多年后的采访当中,唐由之都能清晰记得当年紧张的心境:“中央的通知下来的时候,我心想任务果然落在了我的头上。这是感觉到十分荣幸的。但是一想起这次任务的重大,我又紧张得一个星期都吃不下睡不好。”

不愿做手术的主席

为了能够保证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由唐由之为主治医生的医疗小组开始到中南海观察主席的饮食起居,了解主席的生活作息,并在此基础上位主席制定手术计划。

当唐由之第一次到中南海观察毛主席的饮食习惯的时候,尽管他的动作已经十分轻柔,但是一向听力十分敏感的毛主席立马就感觉到了屋子里多了一个人:“是谁来啦?”毛主席向自己的机要秘书张玉凤询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张玉凤

张玉凤一边为毛主席端菜,一边笑着说:“唐医生来看看您吃的饭。”早就闻到了辣椒香味的毛主席因为看不到,只能凭借听力朝着唐由之站着的地方打招呼:“唐医生有没有吃过饭呀?怎么连我吃饭也要看了?”

唐由之一边笑着解释原因,一边观察着毛主席的饭桌。毛主席当日的菜品十分简单,一段武昌鱼尾,一盘蔬菜,三片白切肉和一碟湖南特有的辣椒酱。

尽管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但是毛主席的饮食向来简单,一般就是很小的一份四菜一汤,主食也多为红薯、玉米、高粱等杂粮,从来没有很奢侈的东西,最多就是小厨房偶尔做的几块红烧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常吃的饭菜

如此简朴的生活,让唐由之对毛主席的敬佩又增多了几分,内心想要为毛主席治好白内障的想法又迫切了许多。

然而,在长久地接触下来之后,唐由之发现尽管毛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了可以做手术的阶段,但是毛主席的内心对于手术还是非常抵触的。

在毛主席的心里,人是可以通过动员自己身体内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的,就连从前主席感冒发烧了都是通过锻炼来让自己的身体自愈的。他老人家一直不喜欢因为治病而影响自己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游泳锻炼的毛主席

尽管白内障手术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非常小的一个手术了,但是对于毛主席来说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在一个手术上面,实在是不划算,因此他一直不太愿意做手术。

为了让毛主席安安心心地做手术,这个劝导他的工作自然也落到了唐由之这个主治医生的头上。唐由之从白内障的产生开始,一点一点地向毛主席介绍这个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知道毛主席对中医很感兴趣,唐由之还专门向毛主席介绍了白内障针拨术的发展历程和治疗原理,更是借用白居易的诗来向主席证明这门技术的历史有多久远。

也正是因为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让毛主席意识到,当自己的白内障发展到“人间方药应无益”的时候,只能试一试“争得金篦试刮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为白内障患者检查

在唐由之耐心的讲解下,毛主席最终终于同意了动手术的治疗方案。手术日期被选在了1975年的7月23日,而唐由之也带着自己的医疗小组进驻中南海,开始了术前准备工作。

“不听话”的毛主席

受制于毛主席身份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手术的地点选在了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一间书房。唐由之甚至还专门从苏州、上海等地定制了全套的手术器械和医疗设备,只为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自进驻到中南海之后,唐由之才知道原来主席每天的时间被安排的这么满。哪怕是眼睛已经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毛主席还是坚持让身边的秘书给他读书、读报甚至是各类文件,想要毛主席挤出来几天时间来做手术,确实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证手术一次就成功,从7月13号开始,唐由之每天都要给毛主席冲洗泪囊和滴眼药水,每三天还要做一次结膜囊培养。尽管毛主席没有表现出来一丝一毫的不耐烦,但是他却从未向身边人提起过手术的事情,仿佛手术根本不会发生一样。

时间一晃,就到了7月23号,这是当时中央政治局在详细讨论过后确定下来的手术日期。因此,这天一大早,包括唐由之在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天还不亮就在中南海临时搭建的手术室等候,生怕毛主席到来的时候他们没有准备好。

然而,医护人员们从日出等到了日落,从早上五点多等到了晚上将近十点,谁都没有看到毛主席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为他做手术的医疗小组合影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不太愿意动手术,可是如果不动手术,毛主席的眼睛就没有办法治好。医护人员们只能站在那里忐忑的等待着毛主席的到来。

不知又过了多久,站在唐由之身边的助手轻轻拽了拽唐由之雪白的手术服:“唐大夫,主席跟您比较熟,要不,您去问问主席吧?”

唐由之深知身为主刀医生的他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去提这个醒,可是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毛主席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如果毛主席真的不想做这个手术了,难不成自己将他老人家绑上手术台吗?

然而,看着墙上挂着的钟表指针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唐由之的内心也越来越着急,最终他还是走到了毛主席的卧室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卧室

其实这一天的毛主席难得的睡了个好觉,一下子睡了六个多小时。如今睡醒过来的他正在那里专心致志的办公。

在看到毛主席的精神状态很好之后,唐由之鼓起勇气走上前去:“主席,今天已经23号了,刚好是术前准备的第十天,您可以做眼睛的手术了。”

毛主席根据声音的来源,“看”向了唐由之,他知道唐由之是来劝自己做手术的,因此反问道:“你都准备好了吗?”

尽管唐由之在此前的报告当中都说自己有85%的把握,但是为无数患者做过这类手术的他其实把握还是很高的,见主席这样问,唐由之十分有底气的回答道:“准备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听出来了唐由之的自信,思索了良久还是冲着唐由之笑了起来,然后又朝着唐由之挥手:“做!”

得到了回应的唐由之立马跑回了手术室,向医疗小组的成员们宣布:“同志们,毛主席就要过来了!”

原本已经各就各位,准备好自己的分工的医护人员们听到唐由之这句话,又忍不住紧张起来。忽然“啪”的一声,什么东西摔碎了的声音响在了“手术室”里。

原来,负责检测此次手术中毛主席的心脏的吴旭东不小心将冲洗壶摔在了地上。吴旭东原本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专家,也做过不少手术,但是从来没参与过为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做手术。当听到毛主席即将过来的消息的时候,吴旭东的内心充满了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写给唐由之的词

原本正在检查手术器材的唐由之听到声音后连忙回头看,在看到吴旭东在慌里慌张的收拾地上的碎片的时候,唐由之清了清嗓子,十分镇定的对大家交待:“不要紧张,大家各就各位,就像演练的那样,将手术要用的所有东西都再检查一遍。”

大家眼见唐由之如此淡定,也都松了一口气,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了。可是只有唐由之自己知道,此时的他内心有多紧张,他甚至还偷偷摸了摸自己的心跳,竟然达到了每分钟120下!

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唐由之深吸了几口气。他和张玉凤一同将毛主席从卧室搀扶到了临时手术室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走到了半路,毛主席忽然开口:“音乐准备好了吗?”第一次听到这个诉求的唐由之微微一愣,当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个我没想到啊!”

听到了这个回答的毛主席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十分开心的分许张玉凤去拿岳飞的《满江红》的弹词。

这首宋词是毛主席最喜欢的词,每每《满江红》那慷慨激昂的声音想起来之后,毛主席的内心总是汹涌澎湃。古往今来多少首诗词歌赋,都没有岳飞的满江红更能表达一个爱国英雄的豪壮情怀和大丈夫视死如归的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所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

伴随着《满江红》宏壮的音调,唐由之迅速的为毛主席进行了球后麻醉并为他的左眼做手术。仅仅过去几分钟,唐由之就长出了一口气:“主席,手术已经结束了,非常成功。”

听到唐由之的声音,原本静静躺着的毛主席有些吃惊:“这就好了?我还当没有开始呢!”

得了主席夸奖的唐由之不免有些高兴,但是做完手术仅仅是第一关,术后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不能感染。因此,在毛主席的手术做完之后,唐由之就直接谁在了毛主席卧室外的长沙发上,他要时刻观察着自己的病人。

没想到到了第二天,毛主席就开始耍起了“赖皮”。手术是7月23号的深夜11点做完的。原本手术完成之后,毛主席要戴三天的纱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毛主席竟然告诉唐由之:“虽然我是11点才昨晚的手术,但是过了12时就是第二天了,因此再过一天就可以拆纱布了!”毛主席的再过一天,甚至都不是再过去一整天,到了7月25日的凌晨,他就急匆匆的将唐由之叫到了身边,吩咐他自己要拆纱布。

听到毛主席的这番说辞,饶是见过无数病人的唐由之也是哭笑不得:“毛主席,哪有您这样换药的呀?”

可是已经一年多没有看不见东西的毛主席在发现自己的左眼势力恢复正常之后变得更加“不听话”。在应该换掉的纱布被拆掉之后,毛主席说什么都不愿意再缠上新的纱布了。

唐由之无奈的站在一旁,哪怕毛主席也装“无视”他,唐由之仍然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最后,毛主席甚至有些生气:“你非要包上我的眼睛才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看不见的毛主席

原本还很紧张的唐由之见毛主席这样“耍无赖”,只好用更“无赖”的语气回复会去:“我是医生,您是病人,您得听我的!”

眼见唐由之一步不让,毛主席只好从自己的办公桌上翻出来了唐由之曾给他定做的眼镜,一个能将毛主席左眼全部罩起来的眼镜。毛主席似有些无奈的摊了摊手:“我戴上眼镜,脏东西进不去,手又碰不着,这总行了吧?”

看到毛主席已经退步了,唐由之只好退出了房间。可他一步也不敢离开自己的病人,就坐在房门口的台阶上,一坐就坐了四五个小时。

四五个小时之后,毛主席的秘书匆匆忙忙的从屋子里走出来,一边走一边喊:“唐大夫,主席的眼睛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话的唐由之当即就从台阶上站了起来,吓了秘书一大跳。唐由之连忙走近房间为毛主席检查左眼,果然,离开了纱布的保护,刚做完手术的左眼微微有些发红,好在眼镜还在,没有导致感染。

唐由之当即为毛主席的伤口进行了清洗,而后又用消毒纱布将伤口好好地包扎了起来。毛主席无奈的向唐由之说道:“你胜利了!”

经过此次不舒服的毛主席老老实实的戴了三天纱布,直到唐由之觉得伤口恢复的差不多了,才在医生的安排下将纱布摘了下来。至此,毛主席的左眼终于完全恢复了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由之给学生们上课

得到了这个满意的结果之后,毛主席曾几次向唐由之提出,自己想要做右眼的手术。唐由之也十分期待通过毛主席一直支持的中医手段彻底治好他的眼疾。可是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一年,毛主席就因为多种疾病,离开了人世。

1976年9月,在广播里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的唐由之瞬间泪流满面,毛主席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他的眼前,可是那样一个和蔼可亲、勤俭节约、时时记挂着新中国无数人民的毛主席,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