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房安齐(14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4日 第 11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5岁半开始练习少林功夫,我就很羡慕醒狮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能跟着师父练习舞狮。当时,我没什么机会摸“狮子”,但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可以和他们一样!

到我13岁时,终于有机会加入醒狮队。练习时,我们把五颜六色的“狮子头”从高高的墙上摘下来,我用的是最重的绿色“狮子头”。“狮子头”上有一双大眼睛,一拉里面的绳子就会眨眼。“狮子头”的下巴是一个画着狮子牙齿和舌头的板子,可以用手扳动模仿狮子的嘴巴张合。

舞狮时,需要把头放到“狮子头”里,用手举着下缘的把手,托住“狮子头”。虽然舞狮的动作挺多,但并不难记。听到特定的鼓声,我们就开始做相应的动作,有时会把“狮子”举起来,用力地左右摆,有时会跳起来。舞久了,胳膊会酸,所以在做狮子低头的动作时,我会乘机歇歇。

第一次外出表演时,我对观众的热情有些惊讶。“咚咚”的鼓声一起,台下变得特别安静。演出中间,当我们把“狮子”舞到台下观众中时,有的观众会摸摸“狮子头”的绒毛,有的对我们的表演赞叹不已。表演结束后,还有很多观众找我们合影。

加入醒狮队1年了,我想更多地了解舞狮历史,便翻阅各种资料。原来,在中国,舞狮的历史悠久,还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舞狮被认为可以驱邪避害,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

在观看舞狮的观众中,既有成人,也有小朋友。我们也常碰到想和“狮子”合影的小观众,他们不仅对舞狮感兴趣,也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每到这时,我都会很开心,因为觉得自己为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尽了力。

(寄自美国

本版配图均来自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