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史雨佳(11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4日 第 11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出生在中国南方,5岁时跟着爸爸妈妈来到荷兰,腊八节成了我们家一个重要的节日。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为了增加过年气氛,也为了让我不要忘记中国传统节日,从我们到荷兰的第一年,我们家就开始从中国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张罗着过年了。

腊八节的前几天,妈妈带着我去了好几个市场和超市,终于凑齐了大米、小米、红枣﹑红豆﹑花生等做腊八粥的食材。腊月初七晚上,我们把食材洗干净,再放进电饭煲并定好时间。隔天一大早,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啦!

一碗又热又甜的腊八粥下肚,浑身都有劲了,也开启了一天的好心情。

到了学校,老师问我为什么这么开心?那时,我还不会用荷兰语解释腊八节,只能微笑地看着老师说:“好吃!好吃!”

放学时,同学艾米凑到旁边问我:“什么东西好吃?”艾米不仅是我的同班同学,还是我的邻居。但那时的我荷兰语不太好,还没和她成为朋友。看着她像个小馋猫,我就让艾米跟着我一起回家尝尝腊八粥。

回到家,妈妈把早上煮好的腊八粥加热,给我和艾米一人盛了一碗。艾米看着碗里黏糊糊的腊八粥,有点犹豫。我用荷兰语告诉她“好吃”,还舀了一大勺吃给她看。艾米也舀了一小勺尝了尝,然后笑着说:“好甜!”吃过一勺,她开始学着我的样子大口吃起来,还把粥故意抹到嘴边,我俩相互对望着哈哈大笑。那个冬日的下午,空气里都是腊八粥香甜的味道。因为腊八粥,我和艾米成了好朋友。

从那之后,为了跟荷兰朋友分享中国节日,我常追着妈妈问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后来,我开始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和朋友们分享的内容也从一起品尝节日美食发展到用荷兰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饺子……吃着节日美食,聊着它们的故事,我和同学们在一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多年过去,我5岁那年过腊八节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不仅学会了煮腊八粥,还交了第一个荷兰好朋友。这碗特殊的腊八粥让我收获了友谊,也让我下决心要向更多的荷兰朋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国文化。

(寄自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