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安徽合肥的一处高考考点,在最后一门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郁晓楠与早早前来等待接考的妈妈拥抱。

6月7日,郁晓楠“阅读”盲文高考复习资料。

6月6日,郁晓楠在位于安徽合肥的家中轻轻触摸着纸上的盲文,上面刻着她备战高考的辅导材料。第二天就是2024年全国高考正式开考的日子,考前的这天晚上她因为紧张久久不能入睡。作为安徽省唯一的盲人考生,在经历去年的失利后,郁晓楠今年再次“迎战”高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5日,安徽合肥,郁晓楠在家中用手机听网课,进行高考前最后的“冲刺”。

郁晓楠2005年出生在安徽蚌埠,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妈妈便发现她眼睛的异常,“(眼睛上)有一层雾,像戴了深蓝色的美瞳”。拿玩具在晓楠的眼前晃,也得不到她的任何反应。就医后,郁晓楠被诊断为先天性青光眼。她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2左右,在视力残疾标准中属于“二级盲”。郁晓楠透过自己的眼睛,能看到暗暗的光、颜色和大概的轮廓,但用眼时总感觉“有光在闪,还会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安徽合肥,郁晓楠在艺考学校即兴伴奏钢琴课上,弹到跨度比较大的琴键时,音乐老师将晓楠的手带到正确的位置上。

即便如此,郁晓楠的家人仍然希望女儿能拥有更多的可能。2010年,妈妈听说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招收残障学生,一家人先后将在蚌埠的家和在东莞的烧烤摊生意都迁到了这里。在7岁那年,郁晓楠第一次在学校接触钢琴,就被美妙的乐声吸引。从此,郁晓楠开始了早晨5点起床练琴、6点半和妈妈一起坐公交车去上学的生活。高中她开始尝试走读,从家到地铁站大约1500米的路程,郁晓楠要走将近半个小时,但她并不害怕,“地铁的工作人员看出我眼睛有问题,会带着我乘地铁”。

作为一名艺考生,郁晓楠去年的艺考排名不尽如人意,高考分数也未能达到安徽文史艺术B类本科线。今年,她在全省4900多名艺考生中排名236名,比去年进步了约1800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7日,安徽合肥,高考第一天上午,郁晓楠在乘车前往考点的路上,拿出盲文高考辅导材料抓紧复习。

6月7日,郁晓楠再次迎来“一个人的高考”。因为盲人高考的特殊性,她在单独的一间考场考试,考桌和窗帘也是特殊定制的,考试的桌子有两米长、一米宽,一间考场内有4位监考老师。考试当天,她牵着妈妈的手走到考点门口,再由考场安排的引导老师“接力”扶住她的胳膊,带领她走入考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8日,安徽合肥,高考第二天上午,郁晓楠乘车前往考点的路上,一束晨光照亮了她的双眼。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其中盲人考生只有15名,试卷内容与难度与普通考生试卷相同。自2014年首推盲文试卷以来,已有80名盲人考生从中受益,一些考生被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录取。整个高考过程中,郁晓楠总共要摸读90多张盲文试卷。虽然盲人高考的作答时间是普通高考的1.5倍,但对她来讲仍非常紧迫。盲文的阅读仅依靠触觉,对注意力有极高的要求,考前失眠的郁晓楠下午精神不佳,一道数学题甚至反复摸了8遍才理解题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5日,安徽合肥,郁晓楠和表弟在自家的烧烤摊上吃烧烤聊天。由于不想一个人待在家里,几乎每天晚上她都牵着妈妈的手来离家不远的烧烤摊。

但“一个人”的高考之路并不孤独。一家合肥本地艺考学校的校长在得知郁晓楠的经历后,在她备战艺考的第一年只收取了一半的学费,第二年干脆免费指导。在艺考班上,她结识了最好的朋友田绪碟,两个人每天聊天、互相鼓励,她也毫不在意好友给自己起的“小瞎子”的昵称。对自己的眼睛,郁晓楠如今并不反感别人善意的询问,只是不喜欢人们把先天性青光眼当作一种避之不及的“瘟疫”。歧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郁晓楠8岁那年第一次参加了钢琴比赛时,就遭遇了同龄儿童的指指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0日,安徽合肥,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郁晓楠的小姨带着郁晓楠(中)和于晓凤(右)出门玩耍,无论走在哪里,她们都牢牢地牵着彼此的手。

在高考结束的第一天,郁晓楠要和同为盲人的好友于晓凤出门玩耍,姐姐为郁晓楠搭配了一身可爱的套装,小姨陪她去美发店做了发型。于晓凤是比郁晓楠年龄大一岁的学妹,她们在合肥特殊教育中心上学时相识,相伴十几年来,比起相貌,她们更熟悉彼此的声音。

于晓凤在郁晓楠家附近的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每天最忙的时候是凌晨1点多,忙完已是凌晨三四点,第二天9点钟开始上班。这家坐落在合肥居民区的盲人按摩店包吃住,但并没有职工宿舍,技师们每晚睡在店内的按摩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0日,安徽合肥,高考后的聚会结束,郁晓楠和盲人好友于晓凤(左)紧紧抱在一起。两人在当地特教学校相识,于晓凤目前在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

“我们盲人在特教学校毕业后在合肥的按摩店打工,一般月工资在1000元到3000元,多的时候能到5000元。”郁晓楠直言,视障学生毕业之后绝大部分去了按摩店打工,或者在国家的扶持政策下开按摩店,少数人成了语音客服,或者从事播音和音乐,“除非家庭条件比较好,或者是遇到了贵人相助。” 她想逃离这种“固定轨迹”,找到自己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9日,安徽合肥的一处高考考点,在最后一门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郁晓楠牵着引导老师的手走出考场。因为盲人考试时间比普通考生长,此时考点内已经空了下来。

于晓凤说,在视障群体中,选择两次参加高考的人并不多见,她认为郁晓楠很勇敢。于晓凤自己也在通过网络自学高等数学和编程,寻求职业生涯的拓展。她希望学会高数和编程之后能开设视频账号,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更多的人。于晓凤的几位盲人朋友也对编程抱有浓厚兴趣,其中一位已在谷歌公司找到了编程相关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镜头还原郁晓楠描述的眼中世界。

郁晓楠从小到大所就读的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招收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3类学生。每个年级有听障部、视障部和康复部3个班,每个班都不超过10名学生。郁晓楠的高中有10门课程,除了高考要考的“语数外物化政”,还有针灸推拿(实践课)、西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和经络腧穴学理论。以推拿为主的课程让想要走艺考路的郁晓楠觉得“很累很闭塞”。学校没有开设文科类的课程,这也让参加文科类高考的她不得不自学部分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6日,安徽合肥,郁晓楠在家中和小猫玩耍。小猫是她高考前几周出门遛弯时捡回来的流浪猫,只有几个月大,取名“小卡拉米”,在家时她几乎时刻跟小猫黏在一起。

郁晓楠的一名师姐选择了音乐教育作为职业,这让她备受鼓舞。在今年4月参加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考单招的前一天,她参观了坐落于该学校的中国盲文博物馆,博物馆宣传片中“因为你明白,你会像太阳一般,照彻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郁晓楠,让她“铁了心”地想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做一名教音乐的特殊教育教师。在郁晓楠的成长路上,她看到许多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关心残障群体的身心,用他们的爱照亮了残障群体的前路。“我们不是看不见嘛,他们就一点点地让我们眼中有光、心里有光。”郁晓楠说,她也想去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成为他们的“光”。

田嘉硕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