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广汽埃安解约应届生的传闻在网络上四散开来! 从网上流传的截图来看,内容如下:“根据公司应届生招聘政策的调整,抱歉告知您对签订的三方协议/双方协议进行解约。公司将按照约定向您支付5000元违约金。” 不过,据多家媒体向广汽埃安相关部门求证,目前的大致情况是:并非存在大面积裁员的事宜,在已录用的118名应届生,只有个别应届生受到调整,且解约也有签约学生的个人原因,公司会按照协议进行赔偿。 除了新能源车企业日子不好过之外,整个汽车行业都被无形卷进一场“内卷战”之中,无一人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卷出内伤

新能源车到传统车企,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弥漫在行业上空。

承载着经济动能的新能源车也卷不动了,此前新能源车界的翘楚们,除了比亚迪靠着价格优势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之外,其他车企似乎多多少少都出现了问题。

今年,原本想靠新车系列再次高歌猛进的头部造车新势力理想也熄火了,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一款新车“打垮”一个品牌的代表。

原本理想内部想凭借MEGA打开高端MPV市场的厚望,但据各方爆料,这款车型在上市72小时内,全国大定约3000-4000辆,退订量高达10297辆。

抛开创始人李想认为MEGA被市场恶意中伤的因素外,没了增程式的优点之外,论智能水平和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设定,理想似乎都不具备优势。但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或许原本靠增程式汽车起家的理想也许错判了消费者的花钱意愿。

打响价格战以来,车圈老板各个似乎都苦不堪言。

据报道,在今年6月1日举行的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零跑汽车CEO朱江明戏称:“全世界最惨的人是中国车企的CEO,每月发月报、每周发周报,每一次都是把CEO放在火上烤”。

针对车圈的内卷现象,从不少大佬的表述中来看,事实上,大家更多反对的是对于价格战的内卷。

据扬子晚报,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面对车企内卷时表示,卷价格没问题,这是供求关系和市场规律决定的,广汽不反对价格战,也不怕打价格战,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企业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对税收、就业及上下游产业将带来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以至此?

车圈境况不好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特斯拉首当其冲的降价揭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特斯拉的降价,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提振销量,另一部分取决于其成本的下降和效率提升。从其自己的毛利率来看,特斯拉汽车毛利率维持在20%左右,具备降价空间。

然而,对于整个新能源车产业而言,每家车企的水平和所处阶段参差不齐,盈利水平各不相当。试图靠降价抬升销量这一条路并非都能走得通。

但面对特斯拉这条鲇鱼,对于市场占有率还不稳定的车企来说,降价相当于找死,不降价相当于等死,似乎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市场供求平衡被打破。市场渗透率方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47%。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71.2%。

此外,新能源车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行业内的技术,包括智能驾驶方面并没有大的进展。而在消费者关心的续航、换电站等方面也未迎来大面积的铺设。多重原因叠加,影响了终端市场的消费热情。

终端市场羸弱的消费力也进一步传导至上游原材料领域,致使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价格出现下跌。现货市场来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几乎在10万元关口左右徘徊。

据智通财经,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也表示由于需求放缓和市场竞争激烈,第三季度利润增长为自去年年初以来最疲软的一个季度。

此外,新能源车在二手市场的大幅折价,事实上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愿意付出的溢价并不高。新能源车的价格战,也打破了原本传统汽车形成的运营体系。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不管是国外豪车品牌,还是一般品牌,都在市场预期改变的情况下黯然失色。

中国汽车报援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的观点,指出自主新能源汽车在高端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者对这些新晋品牌接受度的不断提升,和传统高端车品牌电动化步伐迈进的滞后,是造成传统高端车品牌销量下滑的主要几点原因。目前传统高端品牌的颓势初现,迎头赶上还有广阔的市场机会,固步自封则只能愈加落后于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圈终局远未到来

车圈的内卷远未结束,在局势未定之前,很难说哪一个新能源车企完全胜出,事件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目前比亚迪靠着完善的供应链,以及低价构建起来的规模优势短时间内仍然难以被赶超。其他品牌想要立住自己的阵脚,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卖点,这也是未来影响其座次表现的关键。

传统汽车和新能源车在长期并存的过程中相互较劲。据悉,新能源车经营有转向经销商模式的打算。据蓝鲸新闻报道,新能源车企阿维塔将由直营模式转变为经销商模式。

在相互争竞过程中,在价格趋同的境遇下,续航里程似乎仍是最重要的影响变量。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