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国际电影节有着双重"不可取代"的属性。在中国,她是目前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而在全球十多个国际A类电影节里,上海又是悦纳最大范围市民观影的电影节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独具一格",本质是与"人"紧紧相连。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成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对于上海,既是光荣,也意味着使命。因为这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根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此荟萃;面向太平洋,这里也有最为开放的文化特质,世界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问世,都在上海。

有了城市底色的追根溯源,上海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节展,答案是清晰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命题中,上海的文化节展理应成为一种自信自强的样本——这是人民城市的节日。

"人民"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鲜活具象的个体。从城市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充足供给,再到文化节展、文化创新、文化事业管理的细枝末节,都需要从根本上体现对"人"的尊重与观照,亦即人本价值。

有了这样的共识,电影节或者说一届文化节展的意义,也就不限于10天的会期,不囿于影院的空间。

26届、31年的精耕细作,上海国际电影节一边拓展银幕的边界,希望为激活区域文化交流、丰富世界电影版图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达成城市软实力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而另一边,把最好的文化资源留给人民、以最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回馈人民、营造最佳的环境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座人民城市在文化建设时的应有之义,在上海从来不是空话。

时间的维度上,每年电影节只是10天,人民节日的狂欢大幕总比预期来得更早。几乎组委会每官宣一个单元、一位评委,就足够激发影迷不小的欢呼。影展开票日,上海、长三角抑或中国任何地方,线上同时"比手速"就是影迷天涯共此时的集结信号。及至寻常的365天,周周有影展的上海,电影文化已深刻融入社会大美育的日常。倘若换成横向的物理空间,覆盖全城16个区、深入"五个新城",上影节是国际影展,更是家门口的节日。这次展映影院里,曹杨影城可视作一个缩影,她与中国第一座工人新村同龄,但穿越60多年风霜雨雪,今天的曹杨影城不仅拥有DTS:X临境音设备,她还是上海多元影展的常客。如果说,拥有世界一流的杜比剧院是国际影展城市的标配,那么深入市民生活街区的各种IMAX厅、巨幕厅,则是人民城市的精微之处。这就难怪,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上海已经领跑多年。

更广泛地看,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浦东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前滩31演艺中心、北外滩友邦大剧院……近五年来,一座座崭新的城市文化地标接连晋升"顶流"。同一时间,市民艺术夜校和阅读老建筑等,成为不同年龄人共同选择的生活方式。人文化生活、人性化城市,让"人"的幸福指数与城市软实力同频生长。这也是为什么,电影节"正日子"到来前,"人民节日"早早反映在社交平台的各种数据上:微博端,超40万人次在线参与电影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的联席讲座,走进电影史,拓展电影知识;在小红书,"上海电影节"的标签下,相关笔记超2万篇;携程的城市漫步路线上线10天,网友上传的5000多篇攻略,吸引互动量超130万;跟着大众点评的"电影院跑图"打卡,超万人次已率先阅读上海……

这个6月,在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五周年之际,电影节如期而至。对于致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上海,电影节只是一年文化节展"四季歌"的一个乐章。但她又是如此盛大,是这座迈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文化节展赛会顶流城市的日常。

一切为了人民——彰显文化建设的人本价值,电影节是恰如其分的注脚。

作者:王彦

文:王彦 图:王竟成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