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阳湖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演出现场。本报记者李兆民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1日,“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希腊站)”在雅典扎皮翁宫开展。太原市文物局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0日,参加“青年博士太原行”活动的博士们参观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长廊宛若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为市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本报记者李兆民摄

电影《满江红》让太原古县城成功“出圈”,国际马拉松赛、公路自行车赛、“WTT”乒乓球赛等知名赛事广受关注,多场重量级演唱会好评如潮,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等重大项目落户晋阳湖畔,2000多名青年博士受邀而至……

近年来,太原市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打造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不断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字招牌,“宜居宜业宜游”已成为太原新的靓丽名片。

三个“大礼包”

诚意满满迎接各方客商宾朋

6月12日,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北京)文化旅游推介会盛大启幕。

“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里这样唱道:我们为了寻求美,排成一条队,满怀希望和理想,向着朝阳,迎着晨风,追着春天飞。我就是冲着山西的古建‘飞’去太原的。”住在北京饭店的广东商人黄汝平恰逢太原文旅推介会,听到音乐响起,遂进入会场观看,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原创国风舞蹈《宋时芳华》。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地说,“端午节我专程去的太原,逛了晋祠,参观了博物馆,上了天龙山,当时就玩得很过瘾,感觉自己的文化底蕴陡然有了厚度。今天现场看了这个舞蹈更有感触,仿佛自己也能讲出太原的故事,融入太原的历史了。”

与黄汝平有同样感受的入并游客何止一二。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端午假期,文旅市场延续了“五一”假期的火爆态势,游客过夜率位于全省前列。再以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物景区、文博场馆为例,端午假期共接待游客16.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3.50%,门票收入227.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56%。

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传统节日成为境外游客深度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口,今年端午节,传统文化深度“圈粉”境外游客。截至6月9日,目的地为山西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42%。假日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境外游客最多。许多华侨游客向线上旅游平台提出“寻根问祖”与“非遗体验”的需求,体现了海外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美好情愫。

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努力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字招牌的不竭动力与有力举措。

为了迎接端午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不期而遇,太原市文博场馆用精彩的展览、丰富的活动、饱满的姿态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推出194项“线上+线下”的展览和活动。“双线”游人如织,锦绣太原知名度持续提升。

待人以诚,人必以诚相待;待人以信,人必以信而回。在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北京)文化旅游推介会上,太原现场带来三个“大礼包”。

一是为投资商准备了“豪华套餐”,设立13亿元专项资金,项目投资最高可奖励5000万元,市级领导担任“项目经理”,一个项目“一套专班”,实行“543”抓落实工作法,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重大项目全代建,全流程服务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

二是为旅行社准备了“人气福袋”,实行大宗旅游接待奖励政策,旅行社引客入并,按人数给予包机奖、专列奖、大型团队奖等奖励,年度地接人数排名靠前的,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三是为粉丝们准备了“超值礼包”,11个部门联合出台《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成立服务保障工作专班,推出了免费游览国有重点景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暖心举措,支持做大演唱会经济,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

诚意满满的太原得到了极大关注,预计总投资153.6亿元的15个文旅项目在推介会现场签约。

三人点评

“远被低估的太原”“大不一样的太原”“值得期待的太原”

在本次推介会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分别围绕“远被低估的太原”“大不一样的太原”“值得期待的太原”作分享讲述,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如果说历史的记载是黑白的,那么山西太原就是绚丽夺目的;如果说历史书写是平面的,那么山西太原就是层次丰富的;如果说历史记忆是灰淡的,那么山西太原就是色彩斑斓的。我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到过活色生香的太原了。”从钱文忠教授的言辞间不难感受到,他对太原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

“太原是一座特色极其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旧式民居,无论是其建筑布局,还是风格、装饰,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四合院的特色。”钱文忠表示,太原地处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地处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也地处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多元文化融合共生,形成了太原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晋剧、莲花落、剪纸世代相传,并且依然生机勃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晋商文化、手工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推动着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在这一点上,太原得天独厚。

“我想在全国范围内都很难找到像‘头脑’这样文化意味非常深厚、历史传承清楚有序、故事精彩纷呈的一份早餐。”钱文忠感慨道,“在我的心目中,太原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宝库般的城市。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悠久的传统和灿烂的当下和谐相连,古老的陈迹与现代的活力相互支撑。”

“太原的文旅市场正在爆发和崛起的前夜。”葛磊说,“太原旅游本质上是文化旅游。而今天的文化旅游正在发生历史性的、革命性的改变。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豪感被激发了,现在有2000多万年轻人购买或穿过汉服,他们没有把它当成一次观赏,而是一次投入、参与。所以,今天的文化旅游正在整体向沉浸式、体验式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改变就是我们今天数以亿计的年轻人、青少年在推动的。毫无疑问,我们太原具备这样的一种历史文化底蕴。”

当我们的入境旅游市场重新打开的时候,全世界的旅游者更在意的是真实性,而寻找中华文化的真实性毫无疑问要先到山西,先到太原。所以,我们这样的文物资源不一定马上爆发,但未来在世界的旅游市场一定具备巨大的核心价值。

从文旅市场而言,大不一样的太原文化一定要讲出来,但更要聚焦。太原美食有很多,但是如何打造出我们的超级单品呢?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课题。葛磊最后给大家展示了天龙山佛首照片。他说:“我特别想打造一个‘天龙山的微笑’,也可以说是‘太原的微笑’,因为这种笑很祥和、很宁静、很自然、很质朴,这是能给旅游者带来的松弛感。我希望太原真正的大不一样,是让每个人在这里能感受到真诚,从而爱上太原。”

张辉则结合当下旅游发展的走向,给太原文旅支招。“有意义的旅游怎样构建起来?有文化目的的旅游怎么样形成?融合发展形成什么样的态势?绿色发展形成什么样的模式?从现实出发来讲,中国旅游要解决4个关键性问题。”在他看来,这4个问题在太原是可以破解的。因为从太原的历史文化资源来讲,太原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高地。从自然资源来说,太原的地理形态多样,平均海拔在千米左右,提出打造康养之都非常符合自身禀赋。

他建议,要加快太原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目前太原空间形态的多样化还弱了一点,要通过度假区、营地、基地的建设来形成自己的空间形态。要依据旅游形态的变化,来构建我们的发展态势。对于太原来讲,不但要打造观光旅游,还要做休闲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而健康旅游、研学旅游是太原从国内旅游市场走向世界旅游市场的关键。太原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就要依据“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形成一个产品体系,这是丰富旅游产业业态的一个路径。与此同时,要依据旅游融合的规律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做好旅游+,为整个产业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还要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三式”,即旅游生活方式、旅游学习方式、旅游成长方式高地。相信不久的将来,太原一定会成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

四个理由

来一场文化之旅、研学之旅、发现之旅、康养之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三晋大地表里山河,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之称,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之美,美不胜收。在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北京)文化旅游推介会上,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盛情相邀:诚邀大家带上家人、约上好友,来一场文化之旅、研学之旅、发现之旅、康养之旅,并用“古今交融”“山水柔情”“烟火浓郁”“生机勃勃”四个词语,概括了太原的大美气质。

——走进太原,如同翻开了一本波澜壮阔的史书。太原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历经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九边重镇、晋商之都,桐叶封弟、赵氏孤儿、三家分晋的故事在这里上演,盛世大唐从这里拉开序幕,晋商从这里汇通天下,八路军从这里集结抗日,这些都为这座城市刻上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令人荡气回肠、激昂奋进。

——走进太原,如同来到了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太原地处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交汇处,民族融合造就了这里绚丽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晋祠、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艺术瑰宝,孕育了白居易、王翰、王昌龄、王之涣、温庭筠、元好问、罗贯中等诗人大家,白居易为晋祠写下了“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的绝美诗篇,元好问在汾河边发出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一问,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悠长。

——走进太原,如同走进了一处赏心悦目的画廊。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九河环绕,30多个森林公园遍布城郊,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全城、碧波荡漾,迎宾桥、晋阳桥、通达桥、祥云桥等23座桥梁横跨汾河,优雅壮观,华北最大的人工湖晋阳湖风吹浪起、烟波浩渺,西山叠翠、汾河晚渡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奇妙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走进太原,如同享受了一段舒爽惬意的生活。太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23.5摄氏度,气候清凉、舒适宜人,避暑胜地久负盛名。这里还有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和饮食文化,晋剧、莲花落脍炙人口,锣鼓、架火震天撼地,“一面百吃”独步天下,“四大名醋之首”的老陈醋浓香醇厚,小米、莜麦、苦荞等小杂粮营养健康,令人不虚此行、怡然自得。

心动不如行动,太原不远,且等你来。

为加快建设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步伐,太原市业已构建起“锦绣太原”品牌体系。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师旭东介绍:“我们将‘锦绣太原’旅游总品牌分成‘古都晋阳’‘千年府城’‘生态西山’‘诗意汾河’‘红色太原’‘太原制造’‘田园并州’‘清凉太原’八个旅游子品牌。”

围绕晋阳古城周边众多的A级旅游景区以及百余处全国和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协同保护开发、集中统一打造,构建“古都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纯阳宫、文庙、崇善寺、晋商博物院、上马街、钟楼街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游览观光、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娱乐购物、特色民宿于一体的“千年府城”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西山地区的幸福产业、生态产业、文创科技三大产业,依托贯穿南北的西山旅游公路,形成“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旅游观光模式,构建“生态西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汾河水库、汾河二库、雁丘园、汾河景区、汾河湿地以及山西博物院、太原美术馆等沿线众多文化旅游设施和文化空间载体,深入梳理、开发汾河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构建“诗意汾河”汾河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太原解放纪念馆、中共太原支部旧址、高君宇故居、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梳理革命运动在太原的成长脉络,赓续红色基因,构建“红色太原”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太钢、太重、太化遗址、六味斋、清徐醋产业集群等众多工业旅游点和工业遗址,深度挖掘工业文化价值内涵,弘扬太原工业不朽精神,构建“太原制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阳曲县上安村、娄烦县河北村和峰岭底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晋祠大米、清徐葡萄、阳曲小米、娄烦土豆等名优农产品,形成“生态+人文+农游”新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田园并州”乡村田园旅游品牌;

围绕太原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引入更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和旅游民宿品牌,建设房车自驾车营地,打造特色小镇,丰富旅居度假、保健养生、养老康养等旅游产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构建“清凉太原”休闲康养旅游品牌。

本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将在太原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并举办文旅产业对接活动,发布系列产学研成果,集中展示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新装备、新场景,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信通过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内涵,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化的文旅宣传推广,“唐风晋韵·锦绣太原”这块金字招牌将会越擦越亮。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