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是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诗句。意思是说,少年应当有凌云之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在重庆巫山县的大山深处,有一支乐团正是起名于此,名为“拿云少年”。一起走进大山深处,听一听“拿云少年”的故事。

“拿云少年”乐团由重庆市巫山县三溪乡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的学生组成。石印教学点以前是一个乡村小学,由于城乡发展,学生越来越少,2023年,这里变成了田家小学的一个教学点。算上幼儿园的3个孩子,目前,石印教学点只有24名学生,《我记得》就是拿云少年乐团排练的第一首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26岁的庄济宇是拿云乐团的指导老师,一到六年级的音乐课都由他负责。石印教学点一年级学生1名,二年级3名,三、四、五年级各4名,六年级5名。要想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凑成一个乐团并不容易。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排练时间有限,而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纪律性差,在排练的时候总是很难集中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济宇是2021年被分配到石印教学点的。他见过大城市的繁华,在他看来,石印村远在深山,每年冬季还会因为下雪结冰而断水断电,这里的生活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不过,他觉得音乐能够给这里孩子的平淡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老师 庄济宇:像这个《为你唱首歌》,我觉得它里面有一句歌词,“每一个天使都热爱美丽,所以我才懂得你珍贵”,我觉得咱们这里的孩子们,他们都是天使,那我希望他们都热爱这样美丽的世界,热爱自己的美丽的生活。所以我觉得他们非常珍贵,我就是想把这些乐观一点的东西带给他们。

用音乐陪伴成长 萌发向上的力量

“拿云少年”乐团之所以叫乐团,而不是合唱团,是因为除了唱以外,还要有孩子会乐器演奏。 所以,“拿云少年”乐团在建立之初并不容易,首先要有乐器,然后要有对乐器感兴趣的孩子们。对于这些大山里边的孩子而言,乐器从何而来?总共就24个孩子,如何在里面挑选适合的孩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庄济宇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5月14日,来自巫山中学的音乐老师来到石印教学点送教,像这样不定期的送教从2023年开始。巫山中学副校长付单与庄济宇机缘巧合下相识,在了解到庄济宇在大学时就开始组建乐队后,付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老师 庄济宇:她就说,要不咱们就在这样的大山里面,给孩子们做一次这样的音乐梦想的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巫山中学副校长 付单:我们就想说,给这一帮孩子,用音乐的方式点燃农村孩子对未来的一个期待和希望。那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就是乐器的问题。第二,就是师资的问题,第三,就是常态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更大舞台的一个“看见”问题。

两人一拍即合,巫山中学发起“青春·童行”项目,在学生中进行募捐,为石印教学点的孩子们筹得了三万多元。拿着这笔钱,庄济宇购置了吉他、贝斯、架子鼓等必要的乐器。他把这些乐器放在了一个小排练室里,只要想练习,孩子们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去。而他自己也凭借大学时组队乐队的经验,给有兴趣学习乐器的孩子进行辅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老师 冉玲卉:我们乡村的孩子,其实他们比较偏内向一点,如果他们能够用开放的音乐,去打开他们的天性的话,其实也是一个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四年级学生 王梓睿:庄老师也告诉我们,这个机会很难得,要把握住。而我们大家都觉得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所以大家都有在练习。

在和孩子们的深入接触中,庄济宇发现几个一直坚持且对乐器上手很快的孩子,于是以这些孩子为主体,“拿云少年”乐队这学期正式成立了。六年级的易琪、四年级的王祖贤和王梓睿以及二年级的张雅琪都是乐队的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四年级学生 王梓睿:感觉架子鼓打起来又帅又酷。就是感觉怎么说呢?感觉没有什么能够打扰到自己,挺清净的,自己有时候心情不好,在这儿打下(架子鼓)还能发泄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二年级学生 张雅琪:我觉得音乐是一种让我心情变得很愉快的东西。弹吉他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有点开心、快乐之类的。

《向阳花》是“拿云少年”乐队最近在排练的曲子。每一次排练,庄济宇在听完全程后,都要挨个指出他们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老师 庄济宇:随时随地你都这样直着站着,你看我拉话筒的时候我可以弓字步,是吧,往后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印村村民以前主要靠挖煤及相关产业为生,村里的煤矿关停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带不出去的孩子。因为居住分散,平时孩子们只能在学校里和同龄人玩耍,鲜少和外界接触,性格大多比较内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老师 庄济宇:他们性格的一个侧面从表演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了,所以我还想做的是,改变一点他们这样的性格,让他们外放起来。能给他们童年生活带来一种有关音乐、有关摇滚的陪伴。可以通过音乐获得一些力量,我觉得通过音乐来看这个世界,我觉得世界可能就其实还是很美好的。

点燃音乐梦想 做“拿云”少年

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不爱说话,害羞腼腆。当庄济宇带着音乐走进他们的世界,孩子们慢慢发生了变化,脸上笑容多了,也有了梦想。庄济宇想让音乐陪伴孩子们的童年,而孩子们也用热爱来回应庄济宇的期盼。他的引导,如同一个火星点燃了孩子们的音乐梦,让他们敢于追逐梦想。

因为《为你唱首歌》的四个和弦还不能熟练切换,下午两点十分,结束了一天课程的张雅琪向庄济宇借了吉他回家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雅琪外婆 冯道元:她时不时把学校的吉他拿回来,拿上拿下。我说你别拿,先不说拿着不方便,你把学校的吉他拿来弄坏了,老师要让你赔。她说,那我赔,他们弄坏了的庄老师好像没要他们赔,我就生怕她把吉他弄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完作业,张雅琪开始吉他练习,吉他弹久了手会疼,她就休息一会儿继续弹。其实,不只是张雅琪,其他乐队成员也会时不时把吉他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四年级学生 王祖贤:我就是觉得想去弹,然后弹着弹着,就有点热爱它了,然后就感觉看着他们在那里弹,然后呢我就,我也想去弹,和他们一起弹,就感觉和他们一起弹的时候心里很开心。

吉他方便携带,但架子鼓挪动却很难。喜欢架子鼓的王梓睿曾经在学校把两只手臂练到发麻,而除了抓住在校的空闲时间练习,回到家的王梓睿也有自己的练习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 四年级学生 王梓睿:就找两根趁手的棒棒,然后自己想象一个架子鼓在那儿敲。也可以想象自己在练,这样子也不会把敲的这些忘记。

再过不久,吉他手易琪就要毕业了,而庄济宇也想好了给她的毕业礼物。巫山中学捐赠的木吉他总共有20把,而现在还在排练室的有16把。过去几年,他送出去了4把吉他给石印教学点的毕业生和转校生,前提条件是孩子们能完整地弹完一首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老师 庄济宇:你既然都会了,那么这吉他你就拿走。至少你可以在离开小学过后,你还有一件乐器陪伴在你身边。心情开心的时候你可以弹弹琴,不开心的时候你也可以弹弹琴。比如说你毕业了就毕业了,这些吉他还留在这教室里面的话,那他可能走出咱们石印教学点过后,可能就不会再和吉他有任何的一些连接了。但是如果我给你这把吉他,哪怕是你到后面,你把吉他挂在墙上,不去弹了,也会回想起小学有这样一段经历。

对还是小学生的乐队成员们来说,关于未来,他们还不能有太清晰的规划,但在他们模糊的想象中,音乐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四年级学生 王梓睿:架子鼓这个乐器是我最开始接触的乐器,也是乐器当中陪伴我最久的,所以我觉得我会一直打它,一直玩下去,一直玩架子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四年级学生 王祖贤:听到音乐里面的那些歌声,自己万一以后也能写一首歌,那该多么美好呀。外面的世界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会不会比我们这个小乡村里要更好看、更大,比这里还要更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日拏云志 人间第一流

在城市里玩乐队很酷,比在城里玩乐队更酷的是在大山里玩乐队,比在大山里玩乐队更酷的,是教会大山里的孩子们玩乐队。身处群山之中,在飞云之下放歌,歌声回荡在辽阔的山间,快乐流淌在少年的心间。庄济宇老师播下的这粒音乐种子,正由外而内、由近及远地改变着教学点的生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对自我、对世界的感知。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对于拥有无限可能的少年们,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宝贵。当主唱把心爱的乐器带回家,当吉他手拿到作为毕业礼物的吉他,当鼓手用两根木棍来想象敲架子鼓,当贝斯手开始酝酿以后要写一首歌,我们就好像听到了柳枝抽芽、鲜花盛开的声音。“万花筒点缀你炫目瞳孔,湛蓝天空会因为你而出现彩虹”,祝深山里的“拿云少年”们,在通往未来的路上勇敢地向前冲!

(总台记者 伍黎明 刘雨 詹盛 王睿哲 孙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