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6月13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我国探日卫星“羲和号”的最新成果。科学家们通过“羲和号”获取的太阳观测数据分析,首次精确刻画出了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进而发现了太阳大气自转的新规律。

我国科学家发现太阳自转新规律

此次获取的太阳大气自转三维图像数据,来自我国首颗太阳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科研团队表示,通过“羲和号”对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观测,得到了国际上首个太阳大气自转运动的三维图像。按照传统的认知来说,球体在自转的时候,大气高度越高,速度越慢。但科研团队通过对自转速度三维图像的分析发现,随着太阳大气高度的增高,太阳的自转速度也随之变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羲和号”首席科学家 南京大学教授 丁明德:因为如果是由粘滞效应引起的自转变化,应该从下面到上面都逐渐减小的,那么必定有什么力来驱动高层大气的转动。这个成果实际上对太阳活动和太阳的演化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羲和号”为太阳做“CT”

深入了解太阳结构

为了更形象理解这项发现,就先要了解一下太阳的结构。这也是“羲和号”发挥它独特作用的用武之地。

区别于在地球上观测太阳,有了“羲和号”的助力,可以减少地球大气对观测的影响,获得更全面精确的太阳数据。“羲和号”通过多谱线、全日面、高精度的观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观测,进而精确刻画出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南京大学教授 李川:“羲和号”做一次全日面的扫描,仅仅需要46秒。我可以得到300多个太阳的不同层次的全日面图像。扫描相当于给我们的太阳大气做了一次CT扫描。

此前,由于没有高精度的全日面光谱观测资料,所以我们对太阳大气自转的认识不够准确。而有了“羲和号”获取的科学数据,不仅可以精确获得太阳大气自转的信息,而且可以详细研究太阳大气中物质和能量的输运过程,以及太阳爆发的物理过程。

我国探日先锋——“羲和号”

“羲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探日卫星,所以它也被叫做“探日先锋”。这颗卫星有哪些具体任务呢?一起来了解↓↓↓

经过数十亿年的发展和演化,太阳孕育了地球上的天气、气候以及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它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而为了摸清太阳的脾气秉性,我国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了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羲和号”还是太阳的专属“摄影师”,它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太阳空间望远镜,可以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总台记者 崔霞 徐静 付雪松 景明 梁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