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修佛

安徽博物院院长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珍贵、脆弱而又不可再生,时刻面临着风险和危险。文物安全是我们文物保护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博物馆各项事业发展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

近年来,文物安全事故频发。放眼国外,巴西国家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不幸遭受火灾,千万件文物付之一炬,给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造成了严重打击。聚焦国内,仅2023年文物行业督促整改的安全隐患就高达7万余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还在不断增多,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都牵动着文博从业者的神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印发《文物安全防控“十四五”专项规划》《关于开展文物行业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的通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工程规范》等文件,从规划、制度和实践等多个层面予以详细规定、指导,以期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安徽博物院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众多身份属性当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它同时也是一级风险防范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位于合肥老城区的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入选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就是一件“国宝级”文物。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提高防范意识,自觉当好文物安全“守护者”。

一、压紧压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推动责任落实。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一岗双责、岗岗有责”,构建完善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一是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调整更新领导小组和职责分工,明确院长作为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统筹安全工作;分管安全副院长作为安全管理人,组织安全管理;其他分管副院长对各自分管块面的安全工作指导负责;安全保卫部具体执行实施。二是压实工作责任。逐级签订《安全岗位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文物安全末端守护,解决安全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文物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定期召开例会,研判风险,总结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大小事务有人管。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立足“博物馆热”带来的文物交流、展览施工、项目管理等形成的安全问题,紧跟上级部署要求、行业规范准则,修订完善《文物出入库、点交安全制度》《展览布撤展安全管理制度》《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把文物安全贯穿于整个文物工作的始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知识培训

二、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工作体系,统筹发挥效用。文物安全保护对象是物,但落实关键在“人”。在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工作体系中,更多的是考虑和发挥“人”的这个关键因素和作用。一是落实考核机制。坚持文物安全“一票否决”制,对发生的文物安全事故,坚决追究责任、严格处理。2024年,将文物安全责任与绩效考核挂钩,出台《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明确发生安全事件,视情对责任人扣发绩效。根据事态轻重程度,取消评优评先和岗位晋级。同时,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明确对保护文物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通过一次性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优先考虑作为年度评优评先、岗位晋级考察对象等方式进行奖励。二是发挥专家优势。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保护工程、文物保管展示等环节,对涉及的专业问题难点,如温湿度、光照、安全影响等因素,积极听取专家建议,注重发挥专家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培养带动作用。重点文物修复、展览和项目的实施始终坚持专家论证把关。如:近期开展的馆藏文物虫霉防治项目熏蒸工作,就是在听取专家意见后,使用品性稳定的硫酰氟气体对馆藏虫霉木构件文物进行消杀,从而达到文物安全防治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馆藏文物虫霉防治项目熏蒸工作

三、加强加大安全风险管理整治,增强处置水平。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居首要位置。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发性,安全风险涉及方方面面。海恩提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风险的管理和整治就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火灾作为危害文物安全的重要风险之一,致因包括电气、施工、易燃易爆危化品等,不单单是一个安全保卫部门就可以全方面管理和把控的。在实践中,各部门之间通力配合,相互支撑,对担负起了文物安全这一重要使命尤为重要。一是共同开展文物安全风险评估,系统梳理各领域的安全风险点,定期会商解决。二是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化管理,专项检查与安全自查协同并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文物安全明白人”。三是开展反恐防暴、电梯困人、火灾、恶劣天气等多种培训和演练,完善预案,提升应急能力。

探索引入外部力量,整治风险隐患,邀请合肥市消防支队开展安全督查,联合安徽省美术馆开展安全互查交流,聘请专业化检测机构开展安全检测评估,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和辖区消防救援站、派出所联合开展专项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协同作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急演练

四、不断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安全,平衡保护利用关系。贯彻落实“文物平安工程”,不断完善文物安全“三防”建设,推进以安全监测、入侵报警、火灾预警、自动灭火、电子巡查为主的安全防控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定期维护保养,提升文物安全预警能力和效率,实现精准化预警、智能化防控、信息化管理。配合展陈提升、文物库房改造建设等,同步增设更加先进的安全设施设备,稳步提升技防水平。

文物活化利用与文物安全保护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要牢记文物保护第一原则,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当前,在策划展览时,我们应全面考量展柜的多项功能,如透光性、灯光调节能力、抗冲击性、防碰撞设计、防爆性能、密封性以及安全性等,可以通过增加展柜清洁频次和力度,保证良好通透效果。针对部分文物裸展,可设置无线警戒报警系统,划定一定的防护区域,采用分辨率更高的警戒摄像机,以达到减少误报警、漏报警的实用效果,又不影响观众观赏体验。

文物安全永远是零起点,新时代我们始终要如履薄冰、履职尽责,以“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停不下”的紧迫感,坚守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精心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图文来源于“ 文物天地月刊 ”,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