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6月14日消息(记者刘培俊 通讯员李文静)“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抬头望,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伴随着熟悉的旋律,近日,记者走进井冈山茅坪,粉墙黛瓦的农房整齐排列,清澈池塘点缀其间,葱郁植被倒映水面,彩绘跃然白墙之上,宛如一幅山水画。

茅坪是一片红土圣地,境内保留着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湘赣边界“一大”会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近年来,该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绿色生态禀赋,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之路,着力打造“红旅融合、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示范区,用红色文化、生态底色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绘就生动美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茅坪将传承红色基因与践行“两山”理念有机融合,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锚定红色研学、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一方面,产业融合全链造富。针对过去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当地精准务实培育“茶竹果”优势产业,有效激发潜在资源优势,2023年新增果业1050亩,油茶种植新增改造641亩,培优“茅坪高山黄桃”品牌,打造黄桃精深加工生产线,成功推出井冈山黄桃罐头上市,形成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道路,惠及农户达300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山村(央广网发 李文静 摄)

“以前村里大多数人收入是靠天吃饭,只能外出打工挣钱,导致很多地撂荒,近几年村里先后开发出黄桃园、茶园和雷竹园,我们的收益也越来越好。”神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展阳介绍说。神山村通过构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种植黄桃460亩、茶叶200亩,成立了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吸纳全村村民参与,实现了资金变股金,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

另一方面,跨村联动抱团增富。茅坪创新“1+13”镇投、村投公司实体化运作,联村推出大坪蜗牛、神山木耳等“土特产”,让分散的经济资源集中起来、连片成面,发挥跨村联动带来的规模效应、分工效应和互补效应,做大“蛋糕”。2023年全镇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个超100万、5个超50万、25万以上全覆盖,让乡村经济从“一枝独秀”转变为“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茅坪与时代同频共振,充分利用乡村山水风光、历史人文等特色资源,持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近年来,当地紧抓“红色名村”建设契机,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将茅坪村、马源村等7个红色名村串珠成链,打造“茅坪红飘带”。精心策划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精品线路,鼓励和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形成了以神山旅游、大陇红色教育基地、茅坪青少年军校、马源茶源古村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群,全镇研学培训人数、乡村民宿客源实现较大增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实现“四季有事做、全年有效益”的美好愿景,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茅坪村(央广网发 李文静 摄)

在马源村,当地从恢复茶源古村聚落生态景观入手,开发了集康养、休闲、度假、研学为一体的“茶源古村”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精品民宿,拓宽群众致富路;在大陇村,当地结合客家建筑风格,融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古村文化,打造陇上行旅游度假村,年接待游客数超10万人;在茅坪村,当地将红色历史故事融入街区核心规划策划打造红色文化街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处处呈现出一派民勤村美的景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经济价值日益彰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源村红色研学现场授课(央广网发 李文静 摄)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红色研学也越来越火,很多学生在村里住农宿、干农活、吃红军餐、走长征路。以前村里人要到很远的地方赚钱,现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我们坐在家里就能有不错的收入!”马源村村民谢小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如今的茅坪,不仅有绿水青山,更有农旅结合带来的“金山银山”。

目之所及,皆是葳蕤葱茏;融入其中,生活美好幸福。茅坪镇因地制宜将红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赋能乡村振兴,一幅以农兴旅、以旅富农、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茅坪乡村沃野上徐徐展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