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在国内某知识问答平台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西方为什么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平常咱们都习惯说欧美这、欧美那,但在新能源车上面,其实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分开来说。

雀食,今年3月初,大众宣布放弃2030年燃油车和纯电车销量各半的销售目标。差不多时间奔驰也宣布放弃2030年在主要市场只销售电动车的计划。

两家欧洲汽车巨头都表示将会继续更新内燃发动机技术,并且持续研发燃油汽车。

那是否真像部分舆论说的,欧美车厂已经放弃电动汽车市场呢?用大众和新能源相关的关键词,很容易就能搜到大众和上汽合作生产智己混动汽车,50亿增资小鹏汽车进行新能源汽车合作,在合肥投资425亿建生产基地等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奔驰和宝马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很多新闻都报道他们将加大在老中的投资,准备推出25到30款新能源车型。

你说前脚砸进去几百亿真金白银,后脚就宣布要放弃新能源汽车。那股东们不得把老板抓进精神科,查查是不是精神失常了是吧。

而且欧洲车企也不太可能放弃新能源汽车。因为欧盟的“2035年欧盟国家仅允许出售非燃油车”政策,要是现在放弃,那2035年之后他们还过不过了?

也因为这样,大众、奔驰、宝马宣布继续开发燃油车的同时,表示仍然遵守2035年停止在欧盟销售燃油车的规定。而且在美国和中国市场也会逐步跟进停售燃油车政策。

所以所谓的欧洲车企放弃新能源车完全是一眼假的谣言。

作为欧洲车企的龙头,德系车企会率先修改2030计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回看2021年,当时的欧系大厂对自己的实力那是相当的自信,以为凭自己百年老店的实力,随便几下就能把造车新势力这帮杂牌军按在地上摩擦。所以才立下2030年转型纯电车市场的fla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两年下来,T厂、B厂连同造车新势力,对着欧系车企是一顿骑脸输出。欧系新能源车反倒被打成了杂牌军,路上除了大众的ID、智己系列还稍微有点能见度,其他欧系新能源车简直像“神隐”了一样。坊间“再不努力就只能买奔驰宝马”的段子,一众花了大钱的奔驰宝马车主那叫一个气。

2022年老中的汽车出口量311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简直像陨石撞地球一样把欧洲人都震懵了。在欧洲人的印象里,老中就是卖内衣、衬衫、牛仔裤的,什么时候卖起电动汽车这种高端货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欧洲人低估了老中在新能源车的实力。燃油车时代被欧洲车企打得丢盔弃甲的杂牌军,在卷出天际的国内市场厮杀了十几年,幸存者已经有实力跟欧洲车企掰掰手腕。

曾经有朋友问老猫:为什么奔驰宝马的电动车卖不动?

老猫当时是这样回答:如果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些豪车装着跟B厂一样的电池、电机,跑长途一样要等充电,谁会愿意多花两三倍的价钱买这样的豪车。豪车除了牌子就贵在引擎这个核心优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系车企被锤了两年多下来,终于是想明白了:老中的电池和电机在全球占有率都超过六成,自己做电动车还要向宁德、B厂买动力电池,给对手做了嫁衣,自己只能跟在后面喝汤。既然自己的强项是燃油车,为什么要主动放弃燃油车市场,在电动车市场送上门给对手锤呢?而且距离2035大限还有12年,到时候欧盟政策会怎样还两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认为欧洲人会放弃新能源车市场,那真是低估了资本家的谋略。

既然我打不过你,那我就加入你。

相比只会用贸易限制的法国人,德国人明显更务实。投资几百亿跟国内车企合作生产新能源车。一方需要资金,一方需要技术,双方一拍即合,研发成果共享在合作品牌的新能源车上。不单借力缩短技术差距,还可以返销到欧洲抢占市场。

另一方面,中高端燃油车市场向来是德国车企的地盘。如今B厂推出仰望系列在高端市场发起挑战,德国人必须重新把专注力放到燃油车上保住优势地位。不然新能源没搞起来,后头一看被人偷家了,那乐子就大了,不如先把自己的优势先保住对吧。

以大众为例,2023年大众总共卖出超过924万辆车,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过77万辆,已经把一众造车新势力甩在身后。说明他们的战略调整立竿见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欧洲车企来说,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从来不是二选一问题。只要实力允许,谁不想多赚钱。只不过相对于其他反应迟缓的欧洲厂牌,德国车企更快的通过资源调整,修正原先的新能源发展策略。

与其说欧洲车企放弃新能源市场,不如说欧洲的头部车企选择更有利的方式,而排名靠后的车企还在犯迷糊。不存在放弃一个正在高速发展市场的可能。

那我们今天先聊到这,关于老美的新能源难题,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