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磁州窑

黑与白的艺术

民 | 间 | 烟 | 火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高39.4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9厘米。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圈足。通体绘有黑彩纹饰,外底露胎。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如果将瓷器比作人物,那么宋代官窑的瓷器就像玉骨冰肌、不染尘埃的仙女,不但生得秀丽,还自带恬静温婉的光环。而来自磁州窑的瓷器更像一个接地气的“汉子”,简单朴素,浑身弥漫着乡土气息,还带着点雄健浑厚的粗犷劲。可就是这样一个来自民间的窑系,在官窑林立、瓷艺荟萃的宋朝硬是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走上了巅峰之路。那么,磁州窑的瓷器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征服了品味高雅的宋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白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枕长29厘米,宽22.1厘米,高11.8厘米,胎质粗松,呈浅灰色,釉色乳白。枕呈椭圆形,枕面出檐,外高内低,中间微凹,平底露胎。枕面周边绘外粗内细的两道墨线,内划童子垂钓图。童子头梳刘海,身着紧袖长衣,手持鱼竿,垂钓河中游鱼。童子全神贯注,屏气静息,与水中昂首摆尾的游鱼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静一动,极富民间艺术情趣,底有阳文“张家枕”印戳。此枕图案独特,绘画精细,尤其是简笔写意的绘画技法,在我国绘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所辖的观台镇和彭城镇一带,因磁县在宋代隶属磁州,故取名为磁州窑。早在新石器时期,生活在磁州地区的先民们就凭借着资源的优势开始烧制陶器。北宋中期,磁州窑瓷器,步入兴盛时期。

相比宋代的官窑,磁州窑最大的特点则是面向市井大众,它制造的器具多为碗、碟、瓶、壶、盆等生活用品,不仅实用性强、价格公道,而且造型丰富、兼具美观,所以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及推崇。磁州窑将瓷器工艺和传统书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了题材生动、独具艺术气息的全新装饰——白地黑花。

白地黑花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等,内容丰富。纹饰绘画用笔简练,线条明快,图案结构自由,带有绘画性的构图则表现故事和传说的情节。

1954年,在河北省邢台曹演庄出土的北宋时期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垂钓纹枕,是不可多得的磁州窑艺术珍品。

在白地黑绘这种传统的技法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它的原材料——白化妆土。

因地域局限,古代有些窑口使用的胎土土质较粗,烧制出的胎体颜色也较深。为了使器物能够在塑造时达到表面平滑整洁、胎色变浅的程度,古代的能工巧匠会事先给胎体敷上一层“面膜”——细白的瓷土泥浆,然后再施釉进行烧制。也许是因为这层白色的浆土有“美容”的功效,所以古人们给它起的名字也格外地贴切,叫作 “化妆土”。宋时,磁州窑化妆土的应用技术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磁州窑独创的白地黑花工艺又称“白釉釉下黑彩”。其工艺流程是先用毛笔蘸上黑色颜料在原有的白色化妆土上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然后用工具加以勾勒修整,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最后罩上一层薄而透明的白釉入窑烧造。

除了最为著名的白地黑花,磁州窑还有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如白釉划花、白釉绿斑、白釉剔花,还有绿釉黑绘、绿釉黑剔、珍珠地刻花……磁州窑打破了“南青北白”的单色装饰局限。

此外,磁州窑还有一类特殊的题款瓷器,这类瓷器的共同点是,用书、刻、印等技法在瓷器的表面或内里留有姓氏、诗文、吉祥语等各种题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磁州窑这类题款瓷的产生竟然与北宋灭亡有着紧密联系。

金兵入侵后,作为北宋著名的民间瓷系,磁州窑也曾被金兵洗劫一空,出现了波动期。但因磁州窑立足民间,只要有市场,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故在宋金对立时期,磁州窑仍窑火不断。但由于金朝女真族对汉文化的打压,使得磁州窑的工匠们也被压抑的气氛笼罩,心中的悲痛得不到疏解,所以宋金对峙时期,磁州窑的产品上一改以前清新自然的装饰风格,出现了许多警句、诗词等文字装饰,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

宋时的“汪星人”玩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磁州窑白釉绿彩狗,高3.6厘米,底径2.1×2厘米,小狗昂首,身体直立,四肢立于一方形底座上,通体白釉绿彩装饰。此件瓷塑小狗形象重在夸张,轮廓有些模糊,塑造手法极为简练,甚是可爱。

作为土生土长的民窑,磁州窑的工匠们最擅长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并将这份美好撷取下来融入器物中。

磁州窑最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要数五花八门的动物纹饰,如龙凤、喜鹊、鸳鸯、雁、鹤、鱼、鸭、鹿等。这些动物装饰器具不仅生动灵巧,还带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其题材都是百姓们日常所能见到或者熟知的题材。

磁州窑产品用丰富的动物纹饰表现题材,以此来表达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如,仙鹤象征着长寿、富贵;鸳鸯是忠贞不渝、恩爱有加的象征;鱼的造型表示吉庆有余,鱼跃龙门;鹿是“禄”的谐音,又有高官厚禄和福禄双全的寓意;喜鹊象征着喜事到家等。这种带有吉祥隐喻的表达方式同其他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不谋而合。

磁州窑还生产有动物纹饰,人物纹饰的摆件,这些摆件不仅可以放在家中当作精美的陈设物,还可以作为玩具来赏玩。

在一众动物瓷玩偶中,最经典的要数磁州窑狗形摆件。

您知道吗?“玩具”一词正是出自宋朝。宋末元初的吴自牧在《梦粱录》一书中曾记载道:“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应用物件,并儿戏物,置周小儿于中座,观其拈者何物,为佳谶。”宋时无论贫富,均要为孩子举行抓周的活动,而幼儿们抓周所用的物件中就有玩具的身影。

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 随着玩具市场的打开,各大窑厂也从中发现了商机,对于高昂的玩具原材料来说,瓷器玩具不仅工艺简单新奇,还有极大的价格优势。于是,一件件技艺精湛、玲珑精巧的瓷器玩具走进了宋人的生活里,成为他们的日用品之一。

而狗形摆件玩具在民间的大受欢迎也反映出了宋代的养狗风气。俗语有“狗狗汪,家兴盛”的说法。宋朝时期,养狗已经蔚然成风,极为常见,贵族们多饲养名贵的宠物狗。

南宋文人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了宋人对宠物狗的珍爱,宋时有个富人叫员琦,他养了一只黑身白足的宠物狗,这只名叫银蹄的小狗不但随到随叫,还有作揖跪拜的本领,十分机灵,颇得主人家的喜爱。一日,银蹄不慎丢失,员琦百般寻找都不见踪影。无奈之下,员琦贴了张寻狗启事,并许以重金以求寻回爱犬。除了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宋人养狗主要是为了“畜以警盗”,或者用于狩猎。

宋代的村庄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宋史·孝义传》中记载:“江州德安陈昉,家十三世同居……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南宋将领赵万年在《襄阳守城录》中也记载了宋人大量养狗的事实:“各家所养之犬,在城外百十为群,有数千只,每遇夜出兵攻劫虏人营寨,则群犬争吠。”可见宋人对狗的喜爱。

磁州窑的工匠们将一只只生动活泼的动物、一件件民众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描绘到了瓷器里。磁州窑作为民窑,少了一些官窑的制式与刻板,多了几分随性和写意。

文字:马未都

责任编辑:马南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订阅

扫码订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年订阅288元

全年24期包邮到家

点击“阅读全文”订阅《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