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是众所周知的红色教育基地,“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继革命先辈之后,遵义又走出了很多杰出的共产党人,他们为了建设新中国无怨无悔地付出。有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他把毕生的心血都洒在了贵州这块热土上,之后他功成身退,为贵州百姓留下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他就是贵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龚贤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贤永1942年出生在遵义,他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童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时候他虽然没有较深的人生感触,但战争后留下的一片疮痍让他感受到了贫苦百姓的不易。贵州解放后,龚贤永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之下,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有用之才,他刻苦读书学习,在1960年考上了贵州大学,成为那个时代少有的高知分子。

大学期间,龚贤永不但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培养出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的人生也有了新的发展目标。那个时期国家非常缺乏高知人才,因此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黔南州财校任教,在那里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有为青年。然而在特殊时期到来时,他与很多高知分子一样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被送到“五七干校”劳动,这段经历让他迅速成长起来,锻炼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73年,龚贤永的处境才有所改观,他重新回到教育岗位,在黔南州委党校担任教员,复杂的政治环境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反而让他的思想变得更加的坚定与成熟。特殊年代过去后,他担任黔南州“五·七”干校副校长,这是他第一次从事领导岗位,在此期间他表现出了很高的领导组织能力,在1979年被任命黔南州文化局副局长。

龚贤永在教育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担任黔南州文化局副局长期间,他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带动贵州文化教育发展,同时他还是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在贵州教育与宣传方面他都做出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两年时间里他充分发挥出了领导干部的积极作用,很快就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中的翘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入八十年代,我国迈进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国家需要大量“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人才,1981年,39岁的龚贤永被任命瓮安县委副书记,他的工作内容由教育宣传方面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带领县城的百姓开展极具创造性的发展规划,他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使瓮安县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发展。

龚贤永的领导能力有目共睹,1983年他被越级提拔到省委担任宣传部长,仅任职三个月时间他又被提拔为省委常委,这次非同寻常的升迁调动,能够看出龚贤永的能力与潜力均得到组织上的认可,他不仅拥有高学历,还是出色的年轻干部,并且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是非常符合“四化”标准的优秀干部,因此组织上让他担任起更重要的领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龚贤永被任命贵州副省长,这一年他46岁,从年纪上来看,他属于年轻一代领导干部中的后起之秀,从工作能力来看,他的领导水平值得组织上的信任。在他任职副省长期间,他为了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改革开放,他根据贵州省的现状努力探索教育、经济之间的运行机制,他以教育人、育人兴科、兴科致富,由点到面地使贵州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龚贤永不仅仅注重经济发展,他还关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致力于贵州百姓共同繁荣致富,他把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当作要事来处理,使贵州省由上到下都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共创贵州的美好发展前景。同时他没有忽略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重要性,起草、认证、修改了一系列的有关法规的草案,并制定出立法工作等重要参考性文件。贵州在龚贤永的治理下走上欣欣向荣发展的道路,2009年他从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的岗位退了下来,留下了廉洁奉公、淡泊名利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贤永的一生是与新时代同步发展的一生,他是那个时代无数优秀领导干部的缩影,他们为建设出一个强盛的中国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后辈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