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东北军统帅张作霖被炸死,少帅张学良接掌东北政局,他当时年仅27岁,虽然很多军政要人在表面上拥戴他,但大部分人都心存观望,尤其是那些绿林出身的元老重臣,以前张作霖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造次,但张学良显然没有那么大的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元老重臣对张学良并不在乎,部分人居功自傲,其中以杨宇霆、常荫槐最为厉害,张作霖还在世时,将杨宇霆和常荫槐视作自己的左膀右臂,二人掌握着东北的实权,关系也非常密切。

张作霖死后,两人飞扬跋扈,借着对东北的贡献,动辄对张学良训骂,当时张学良刚刚执掌东北军,很多事情都去请教杨宇霆,有时候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但杨宇霆却不顾他人训斥道:“你不懂,别瞎掺和,我会做决定。”

有一次,一名官员求见张学良不成,就找到了杨宇霆,杨宇霆听后勃然大怒,骂道:“汉卿子承父业,如此下去,抽死得了!”

骂完以后,他带着那名官员来到帅府向哨兵问道:“少帅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哨兵回答说还没有起床,杨宇霆听后更是恼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学良的卧室外,使劲踹门大声叫嚷道:“我是杨麟阁,快起来,有公事!”

张学良披着衣服打开门后,杨宇霆指着张学良的鼻子骂道:“老帅在世可不这样,混账东西,你若这样,东北的事能干好吗?”

张学良毕竟才二十多岁,哪能忍受得了如此喝骂,反驳道:“我干不了你来干!”

杨宇霆听到这话反而气消了一些,他知道以自己的威望不足以坐上那个位子,只能挥袖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张学良委任杨宇霆为东北军保安委员会委员,杨宇霆竟然拒绝了,张学良又任命他为黑龙江督办,还是遭到了拒绝,张学良只好安排杨宇霆出国考察,杨宇霆这次直接回怼道:“我的事不用你来操心了!”

对于张学良这位少帅,杨宇霆并无多少尊敬之意,每次谈话时就像是训斥自家子弟一样,整天在自己的公馆里接待各地的官僚政客,对于张学良的施政纲领指手画脚、随意评论,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1928年7月,南京政府派代表何成浚到奉天商谈易帜之事,没想到杨宇霆居然擅自发电给南京政府,要求何成浚必须先到滦州下车会谈以后才能去奉天,否则便不允许他进入奉天。

杨宇霆如此放肆,张学良自然不满,但他毕竟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只能听之任之,很多东北官员见杨宇霆的势力急剧膨胀,便对他极力巴结讨好,杨公馆一时之间成了东北政治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杨宇霆一样,常荫槐对张学良也不放在眼里,在一次高级会议上,常荫槐发言后,张学良略有不满顶了他两句,没想到常荫槐竟将凳子一踢,站起来指着张学良辱骂:“你个瘪犊子,懂个屁?”

张学良火冒三丈,可是碍于形势只能唾面自干,常荫槐更加得意,常常对身边人讲:“所有的车辆都归我管,小六子算个啥?他管不了我!”

当时的杨、常二人势力滔天,就连张学良都要暂避锋芒,不管大事小事,两人做好决定后才会将意见书拿去找张学良签字,从来不会问对方意见。

例如常荫槐在建山林警备队时,杨宇霆不仅从自己的军工厂里送去军械,还向捷克定了两万支步枪,这件事两人私自做主,并没有禀告张学良,后来张学良查问这件事时,常荫槐居然拍着桌子喊道:“扩建林警队我早都批完了,还请示什么?”一句话堵得张学良哑口无言,只能无奈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常二人不仅对张学良如此,对于其他拥戴张学良的元老也是动辄辱骂,由于两人势力不断扩大,只要是不依附于他们的人都会遭到打压,各地的元老们敢怒不敢言,只好暗地里找张学良诉苦。

张学良与杨宇霆、常荫槐最突出的矛盾还是在于东北易帜的问题上,张学良主张易帜听命南京政府,统一山河共同抵御日寇,却遭到了杨、常二人竭力反对,原因不外乎私人利益而已。

杨、常二人担心易帜会破坏他们早已取得或即将取得的个人利益,因此两人带头反对,还鼓动了很多人加入,虽然遭到反对,但张学良心中对日本人却是非常愤恨的,他顶住压力,于1928年12月29日,冲破重重阻碍向全国通电易帜。

对于张学良如此举动,两人非常不满,心中积压的怒火已到顶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态度,与张学良之间矛盾也变得不可调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1月5日,杨宇霆的父亲过寿,他借此机会大办寿宴,在此之前,他的同乡好友李友兰劝道:“老太爷办寿,可以回法库去办,你要是同意,由我主持一切可好?”

对于李友兰的好意,杨宇霆并未在意,反而是在小沿河青云寺胡同的参议府内摆起宴席,东北各地的官员以及元老重臣们都备了厚礼前去祝寿,期望能讨杨宇霆欢心,曾担任过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担任中招待,曾担任国务总理的潘复更是亲自到大连迎接京剧名角程砚秋到杨府唱戏,蒋介石、白崇禧、阎锡山等地方实权派军阀全都派代表前来祝寿,日本政界也派了驻奉总领事林久治郎、町野武马等为代表来观礼,这样的祝寿盛况在东北非常罕见,由此可见杨宇霆的权势盛况。

虽然落了杨宇霆的面子,但张学良也准备了厚礼:金条30根,银元2万块,亲自前往杨府祝寿。

当他步入大客厅时,参加祝寿的东北军高级官员们正在赌钱,张学良的侍卫副官谭海高声喊道“副总司令到!”在场众人都听到了,但只有少数人微微起身,大部分人都坐在椅子上没动弹,继续吆喝着赌博,并未将张学良放在眼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虽然生气但并没有发作,不一会儿,杨宇霆就走进了客厅中,那些文武官员居然全都起立站好,没一个人敢吱声,等到杨宇霆示意大家落座后,这些人才敢坐下,此时他才走到了张学良跟前,两人并未握手,而是淡淡地说:“先找个地方歇会儿,吃过饭再走。”

说完不再理会张学良,自顾自地去招呼其他人了,张学良在会客厅里待了不到一刻钟,就带着卫队回了帅府,自始至终杨宇霆都没出来相送,回到帅府后,张学良气得半宿没说一句话,情绪异常烦躁。

天快亮时,张学良终于按捺不住,向于凤至说了自己准备除掉杨宇霆、常荫槐二人的想法,于凤至非常反对,劝说张学良要三思而行,还说起了这些年杨、常二人对张氏家族的功劳,见无法说动,于凤至又说他们二人手里没有兵权,不怕他们。

于凤至一番劝说,终于让张学良压住了心里的杀意,但五天之后,却是谁也救不了杨、常二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10日下午3点左右,杨宇霆和常荫槐来到了张学良府邸求见,要求成立所谓的“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常荫槐为督办,两人还带来了事先拟好的文件要张学良签字,张学良事先并不知晓,他说道:“东北刚刚易帜,这涉及外交之事,还是先上报南京政府,不能草率,需当从长计议为好。”

杨、常二人并不理会,执意让张学良签字,张学良委婉拒绝后好言相劝两人,没想到此举却激怒了对方,杨宇霆训斥道:“别跟我咬文嚼字的,说那些没用,赶紧签字!”

常荫槐也阴沉着脸吼道:“少扯这些袄领子,撒楞签字!”

张学良见气氛比较僵,就推说天色已晚,请两人在府里用餐,等吃完饭再签字也不迟,两人这才平息怒火,说等晚上再回来吃饭,结伴离开了帅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两人离开后,张学良气得将茶杯摔了个粉碎,于凤至听到摔东西的声音后,连忙从楼上跑下来,见张学良面色铁青大口喘着粗气,忙问道:“汉卿,为何如此生气?”

张学良红着眼睛回答说:“大姐,二贼欺我太甚!”

于凤至见张学良如此暴躁,也知道他平日里受了太多委屈,再劝说只怕会起到反效果,索性交给天意吧,劝慰道:“古人在遇难事时,以卜决疑。今日不妨卜上一卦,听从天意吧!”

张学良拿出一块银元说:“这块大洋我向高处投掷三次,如果正面全部朝上或者全部朝下,就是天意要让我杀杨、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凤至无奈答道:“好,你投我看!”

张学良拿着银元接连抛了三次,结果都是朝上,他仿佛一下子解脱了,喃喃道:“天要我杀掉二贼!”

于凤至不忍心,就拿起银元看了看,说道:“银元两面字图不一样,可能有轻有重,大概袁头这面轻,所以都朝上。”

张学良摆了摆手,说道:“大姐,你这是妇人之仁,天意不可违啊!”

于凤至还想再争取一次,就说再掷一次,张学良也有些犹豫,重新掷了一回,没想到前两次都是袁头朝下,张学良没有急着掷第三次,来到自己父亲的灵位前,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后,才掷了最后一次,还是袁头朝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