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个沉重话题。于个人,说是可以改变命运、突破阶层固化;于国家,说是可以选拔人才,搞得跟以前的科举有点类似。

但是,并非人人都可以上大学,国家也不提倡人人上大学,实施中学分流这一操作显然又导致上大学的资源越发紧张,而家长都想让小孩读高中考大学读大学,梦想与现实交织、冲突、牵扯牵连导致“家-校-学生-教培”这个教育领域十分内卷、极度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高考这事都要上热搜就说明这其实是一个烫得发抖的命题。

因此,公知得以借题发挥吸人眼球,用历史虚无手法来叙写高考史,刻意强化谁谁取消高考、谁谁恢复高考、谁谁……把矛头引向毛主席与毛泽东时代(那个时候竟敢取消通过考试上大学这个惯例!),以蛊惑年轻人对那个时代的反感和非议。然而,公知他们的动机还是被人民群众发现并揭穿,年轻人恍然大悟之时,逆公知之意而行,加速向毛主席靠拢,且愈发羡慕、向往毛泽东时代正气昂扬的教育思想及革命精神。

实际上,前三十年毛泽东时代的大学教育是兴旺、发达、有活力的。该时代中后期上大学不用考,都是实事求是的采取紧贴“社会实践、生产需要”之方针以品学及成份兼优者为广泛对象的举荐制。而当时提意取消需要考才能上大学的人,并不是毛主席,而是另有其人(你懂的)。因此,整一个毛主席时代上大学不用“考”,取消高考并执行之的人不是毛主席——公知张冠李戴、借题发挥做得好,让现在不少人对高考史产生了误解。

较真的年轻人探究历史最终还是发现事实真相。即便改开前后这个节点,恢复需要考才能上大学的人,其实也不是主流舆论公知所强调和突出的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改开以来这么多年了,高考所激发“万人过独木桥”的新鲜劲儿,已经消退,利和弊自有公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即年轻人已经不再认同公知吹虚的那样,也并没有因为毛泽东时代取消不需要考也能上大学而对毛主席再有什么偏见性的非议和反感。

在中国青年心中,毛主席是真正值得学习的人生楷模,他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华民族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员、导师。老人家有生之年就特别关心年轻人的学习、成长,曾亲自发文发电呼吁要给学生适当减负,说学习很重要,但不要太累,得注意休息;要多做社会实践,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中国青年始终是毛主席特别喜欢且寄予厚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通过考才能上大学真是公知强调的那个人恢复的,那么为啥年轻人高考完第一想到的人却是毛主席,而不是别人。看!高考结束,他们就特意跑到毛主席像跟前,铿锵有力的唱响《国际歌》,这个场景在以前是微乎其微的,说明年轻人知晓和觉悟真正历史之后,更加认同伟人及伟人时代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这不是硬戳戳的搞乱了公知反毛的节奏和目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思想认知上的回归,让人民群众赞叹而且欣慰——毛主席旗帜下的年轻人就是中国的未来!让只会冷嘲热讽的“明白人”嘲讽去吧,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总会沿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道路前进。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开始,热爱毛主席的中国青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