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提升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展课堂学习的进阶性设计,是当下比较切实的一种方法。

学习的过程,总是有方法贯穿始终。课堂学习中的进阶性设计,是遵循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分维度、分层级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设计。它既遵循细节的挖掘,又注重整体的融合,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学习、跨学科学习、情境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具有天然的联系。

通过构建学历案实现精准学习

进阶性设计强调精准学习。精准学习也称选择性学习,是“学有类”向“学无类”转化的重要手段。“学有类”,是让学会的不要重复学;“学无类”,是没有学会的要都学会,且让已学会的学生还有新的空间,在等待“愤悱”和“启发”中学。

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且学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一刀切”式课堂学习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精准学习将“学有类”推向“学无类”,是培养多样性人才的重要手段,亦是促进不同层级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抓手。

进阶性设计的精准学习,是依托学历案来实现的。学历案是记录学生整个学习经历的档案,使整个学习过程可视化、可回顾、可反思、可评价。进阶性设计的学历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进门测为课堂学习做好铺设。进门测,即学情预测。尽管在课前预习中可以安排一些与“素养感知”相关的知识性阅读和检测,但和进门测不冲突。将两者关联起来,叠加式落实“关联已知、熟悉新知和整体感知”,才可构成“进门测”的显性预测。运用“三选二答”或“两选一答”等多元化题型、5—10分钟完成的任务量,进行相关情境训练,同时科学、精准地筛查出个性、共性和典型性问题,可以为课堂学习做初步的铺设。

“三层学习”搭建提升素养的阶梯。所谓“三层学习”,就是“以知识指向能力”的探究层级、“以能力指向知识”的巩固层级和“以高考素养指向高考题型”的综合层级,分层推动课堂学习活动。

在“以知识指向能力”的探究层级,可围绕学科知识点为学生设置相关“阅读与思考”内容进行讲解,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信息提取能力,围绕“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三个能力层级和情境差异试题进行能力挖掘。该层级目标是基于知识点开展能力进阶训练,构建知识与素养间的关联。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探究活动中,可设置“小结”,进行“拓展迁移,指向解决现实问题”式素养理解,形成“知识—能力—素养”维度的学习设计。

在“以能力指向知识”的巩固层级,可围绕考点设置与答题技巧相关的“阅读与思考”内容,提升学生精准、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能力点为牵引,结合素养点的分层,形成知识点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的拆解”,整合不同情境试题进行随堂训练。在每一个能力点的巩固活动中,可设置“小结”,又一次进行“拓展迁移,指向解决现实问题”式素养理解,最终形成“能力—素养—知识”维度的学习设计。

在“以高考素养指向高考题型”的综合层级,再一次系统地走近学科核心素养。未来的高考不是考查知识问题,而是考查运用知识、方法、技巧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该层级的目标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品味“高考素养”转换为现实的“高考试题情境”,熟谙高考专家的命题思维(从考知识到考思维的转化和迁移),形成“素养—知识—能力”维度的学习设计。

“三层学习”始终围绕着“知识—能力—素养”的多维排列组合式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实现课堂学习的进阶,实现思维的提升和素养的习得。

进阶性设计强调在重要节点提升思维

进阶性设计作为一种系统性学习方法,既存在过程也存在节点,要把握好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节点的形成要尊重“结构化—情境化—任务化—问题化”的学习规律,要将知识进行结构化,再代入情境,提出问题,形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点:构建微课堂。由“阅读与思考”、随堂练习和“小结”结合,构成一个课堂师生共读的10—15分钟的教、学片段,再以“小结”为动力推动学习的深入。“小结”包括提炼大概念、大观念、大主题,也包括解题方法和技巧,再提出一些拓展性、迁移性的问题,在活动学习、跨学科中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实现意义化学习。

第二节点:构建思维导图。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构建“思维导图”,是在经历过一个个基于知识、能力课程化的“微课堂”学习后,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融合和重构,让学生构建起认知、理解过后的自我知识体系,为学生代入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做准备,提升学习的现实功能和意义,推动高阶思维形成。

第三节点:模拟出题。走近高考,其实就是走近人才培养目标,走近引导着命题方向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第二节点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主要目的是进行“模拟出题”,进行“结构化—情境化—任务化—问题化”的推演。模拟出题,需要代入涵盖知识内容的现实生活情境以及学科探索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有利于打破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学习方式,摒弃重复刷题的复习套路,从源头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构建完整学历案,形成进阶性设计的闭环

课堂学习的进阶性设计,不局限于课堂,课后复习亦是对课堂学习的精准拓展和延伸。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绝不是简单重复刷题,而是有步骤的螺旋式提升。要运用不同的试题情境和不同的逻辑推演,让学生在课堂精准学习,在课后训练中体验试题情境的陌生和新鲜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所谓完整学历案,包含学习路径的完整性和结果生成的完整性。

学习路径的完整性。课堂学习的进阶性设计是从“一场进门测中感知素养”开始的,在“三层学习”中逐步接近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后复习中形成“以点带面”的策略,在“错题分析”中进行精准反思,在构建“思维导图”中进行素养生成准备,在“模拟出题”中,让素养最终得以浸润和展示。这一完整的路径,展示着学习过程的进阶和思维提升的进阶。

结果生成的完整性。课堂学习的进阶性设计,追求学习结果的完整性。在每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错题本、思维导图集、模拟出题册,从而形成新授课的完整学习结果,为后期学习的“回头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实操中为学生减轻了学业负担。

错题本是基础性的琐细结果,思维导图集是整体性的形成性结果,模拟出题册是综合性的高阶结果。这一系列完整的显性结果将大单元学习、跨学科学习、情境化学习、项目化学习落实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课堂学习中的进阶性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与时俱进的、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以及在现实“复杂交往”中有“本土文化自信”和“世界格局和眼光”的竞争型人才,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4日第6版

作者:陈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