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特约撰稿人 郝笑

6月3日,清华博士生拿水泥戒指向女朋友求婚一事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这本是一个发生在2016年的事情,当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颁奖,清华大学水利系2011级博士生姚国友获得启航奖金奖,他在现场领完奖后,拿出一枚“混凝土”戒指,向女朋友求婚。没想到,此举却遭到网友嘲笑:太寒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枚戒指的特殊之处,在于喷有防水材料。这是姚国友的心血,为了制作这枚戒指,他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正常情况下随着时间延续,水泥会逐渐老化、开裂,而姚国友在读博士期间研发了一款渗透型的防水材料,添加在水泥里,能让水泥“延年益寿”。他说,送出的这枚戒指,“就像我们的爱,100年不腐蚀不变质。”

收下这款刻有“郁路上友你”的戒指,两个人已经携手走过了结婚、生子,在妻子的扶持下,姚国友回乡创业,继续研发和推广新型防水材料,企图延长混凝土的寿命,终于突破了“混凝土自愈合防水”难题,实现了将进口混凝土工程防水防护材料国产化,并应用到全国各地各大工程中去,其中包括北京2022年冬奥会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还亲临公司总部,并赠以亲笔写下的“清华学子,建筑良医”八个字。

距离求婚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八年,姚国友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视频突然火了。他没有关注网上的评论到底是怎样的,也拒绝了公司负责品牌的同事的提议,不想蹭流量为自己包装,姚国友希望脚踏实地做好事业,这个端午节还在路上奔波出差。他也没有和妻子讨论网上会有哪些评论,两个人的爱情依旧没有变,十周年之际即将到来,姚国友透露,惊喜已经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水泥”戒指求婚

一枚灰色的“水泥”戒指,一束鲜花,站在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颁奖典礼的现场,姚国友手捧金奖,向被邀请上台的女朋友求了婚。

清华大学于2006年设立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大力鼓励、支持、引导毕业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结合。那是2016年,姚国友正要从清华博士毕业,因其博士期间取得的成就——研发了渗透型的防水材料,被授予了金奖,“每一届都会选出几个优秀的同学授予启航奖,我获得的是金奖。”

姚国友提前与典礼主持人进行沟通,希望主持人帮忙邀请女朋友上台发言,与自己共享这一荣誉时刻。求婚对她来说很突然,因此也非常惊喜,且很感动。

这是他早就策划好了的求婚。为了这枚戒指,姚国友前前后后准备了一个多月。作为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博士生,他的实验室里遍地都是水泥,整个读博期间,他都在这里寻找能解决混凝土的防护养护问题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并不困难,主要是前期做模具,然后挑选水泥制作成形,并在打磨的过程中喷上姚国友自己研发的防水材料。他还特意在戒指上刻下“郁路上友你”的字样,“郁”和“友”这两个字,分别取自两个人的名字。

戴上这枚“水泥”戒指,女朋友当场答应了姚国友的求婚,两个人也在不久后携手走进婚姻。婚礼上双方并没有戴这枚戒指,这枚饱含着姚国友的“心血”的戒指,被妻子珍藏至今,没有一丝变样,正如姚国友当初的心愿,“就像我们的爱,100年不腐蚀不变质。”

如今,这个拍摄于8年前的视频片段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姚国友也非常意外。他和妻子没有过多关注网上的声音,他觉得这枚戒指是自己最诚挚的心意,“女孩子肯定都喜欢用心制作的东西,自己亲手做的,总比买的有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发“神仙水”

喷在戒指上的“神仙水”,是姚国友坚持多年的研究方向。

进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就读博士后,姚国友起初还在发愁毕业论文该写什么主题。一次,他随导师安雪晖教授参与了由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导的寻求入侵生物贻贝解决方案的项目,从而接触到淡水贻贝,即俗称的淡水壳菜。为了想办法解决这种泛滥成灾的生物,姚国友接触并测试多种涂料,发现了一款导师从日本带回来的无机硅材料,它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能解决混凝土的防护养护问题,使整个结构的性能焕然一新。

这让他有了启发,这个材料或许可以解决混凝土建筑的渗漏问题,并延长混凝土建筑的寿命。姚国友想起自己曾经租住在清华园附近的老房子,一到雨天,屋子里便开始漏水,他认为这个研究方向及成果能解决现实问题,极具现实意义。自此,他开始与混凝土结缘,走上研发混凝土的防护新材料之路,无论是博士毕业论文、求婚还是创业,都与此息息相关。

确定了研究方向,姚国友开始泡在实验室里。他每天和水泥打交道,不断在水泥上喷射不同配比的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一步步改进。光是为了测试涂有材料的混凝土对水压的耐受力情况,姚国友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次实验都要重新备料、浇筑、养护,然后再测试。

三年里,姚国友始终在进行混合水泥砂浆的试验过程,最终研制成功纳米硅离子改性材料,这一材料采取了对混凝土的化学防护方式,不仅仅是对混凝土进行表面的物理防护,具有创新意义,他因此获得了启航奖金奖,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毕业就创业

博士毕业后,姚国友开始创业,继续研发和推广这一材料。

最初来到苏州时,只有姚国友一个人和一个前台。当时,戴上那枚“水泥”戒指的女朋友给了他很多支持,他们拿出两家为了结婚的彩礼和买房的首付,投入了创业。也因此,两人结婚时的婚礼办得也比较简单,没有买很贵的首饰。

姚国友从零做起,他无偿为一些公众号写混凝土有关的科普文章,只要求对方在文章底下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很快,这样的方式引流了很多客源,客人们都希望解决自己家的渗漏问题,姚国友的微信好友很快满了,又建立起第二个微信。

口碑建立起来之后,姚国友的公司有了基础,他开始尝试投入国家项目,带着这一材料走遍祖国各地,用亲身试验的方式呈现效果。很快,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南水北调、向家坝、羊曲水电站等水利工程,海口综合管廊、南京综合管廊、深圳地铁、新疆城市高架、北京2022年冬奥会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全国各地各大工程中,都应用了这一材料。他还帮助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解决了房屋漏水的问题,为此,收获了其亲笔撰写的“清华学子,建筑良医”八字。

8年前的求婚片段突然走红,姚国友也有些意外。他不太关注网上的评论,也不想蹭流量为自己包装,只想脚踏实地做好事业。至于爱情,姚国友没有让其因事业而失衡,十周年之际即将到来,姚国友透露,惊喜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