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房沟》李巨怀先生2003年至2012年历时十年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2012年1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描绘了1939年至1949年关中西部渭河边“书房沟”发生的天翻地覆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作者在《后记》中说:“《书房沟》所描述的是关中西府一个山沟里两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有富荫百姓、名震关中道的王姓人家;有元朝皇族后裔隐姓埋名,伺机东山再起的帖姓人家;两个家族虽同处一条沟,同饮一溪水,但却争名分,抢祠堂,夺水眼,为了争坐沟内头一把交椅,抢第一炷香头,极尽人性之能事,但在中华民族最大的劫难——抗日救国上却出奇的一致,捐钱捐枪,争赴前线,表现出难得的民族气节。”

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为本书题词:“一本《书房沟》,半部宝鸡史”。

一听到贾三保组长的动员令,李秋婵这个书房沟的妇女主任,心里不由得惊了个半死,由不了自己,肠子里一下子填满了七上八下十五只桶。脑海里满是王茂德对她所做的点点滴滴,脑子里竟然放电影般浮现出了王茂德给她娘儿俩面粉银圆,给丑儿看病给她平官司的种种好事。虽然王茂德在她不太情愿的时候糟蹋了她,但那是人前能提的事情吗?就王保长给她所做的好坏事一比较,她可是一下子作难了。不带头说两句吧,她是妇女主任,是县上有名的支前模范,得带个好头儿,这是她做干部的起码义务;说两句吧,她却实在挑不出一件能摆上桌面叫大家伙儿信服的坏事来。唯一可以把王保长脸皮撕破的事情,就是王茂德糟蹋她的这件事,可刚刚冒出这个叫她无地自容的念头,就自感脸上忽然一阵滚烫,自己害臊得立马就想从台子上逃跑。掂量再三,李秋婵只好把这个实难开口的想法咽进肚子,默默踱到在她眼里一直是一尊神的王茂德面前。她还未开口,就瞅见一直低头认罪的王保长忽然间昂起了他那蓬头垢面的头颅,双眼霎时间冒出两股令人魂飞魄散的寒光,叫原本想敷衍两句匆匆了事的李秋婵不由得打了个趔趄,倒退了两步,浑身上下筛糠似的抖颤,满脸青紫色。

恼羞成怒的贾三保看见王茂德这个死老虎无仪自威依然架子不倒的场面,起身就朝王茂德踢了两脚,袖子一挽,振臂呼喊起来:

“打倒王茂德,我们要当家!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台上台下只有零零星星二十几个人的应和声,有一半还是他的亲密战友。看着难以下台逐渐冷场的局面,贾三保只好牙根一咬草草收场,解散了斗争会,叫人把王茂德押回了家。

这场近乎闹剧似的批斗会,虽然没有实现贾三保心中的计划,但经过这次事件后,书房沟的边缘群众都从中嗅出了土改工作的动向。连说一不二在西府地区威名赫赫的王保长,都能叫贾三保这些小共产党押绑批斗,看来,天确实是变了,书房沟再也不姓王了。接下来贾三保的土改工作竟然异常顺利,连从来袖着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帖全儒老秀才等七八名书房沟的识字老先生,都踊跃自发地加入清理田产、核查浮财的账房先生队伍。

王家祠堂,转眼间成了书房沟土改工作办公室,王家先人们的牌位,叫那些走路都哼着革命歌曲的革命群众一股脑装进麻袋扔到了偏房地上,连祖案都叫值班的干部从墙上卸下做了床板,十里八乡给王家送的老裱画,都叫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摘下扯走了红木卷轴做了擀面杖。眼瞅着贾三保一天天得势操掌书房沟生杀大权,谁能不长眼呢?尤其是那些家中稍微殷实一点儿的人家,都争着抢着表积极,白天见着贾三保一口一个大组长,晚上变着法子提着礼物去贾三保四处透风的破窑洞里上供,谁愿意叫贾三保这个时下的书房沟土皇帝惦记呢?时下的贾三保可是掌握着书房沟的刀把子,他一句话就能叫你家的成分变了样。上面的政策是,在农户成分划分上,要充分发动群众,民主评议,严格控制地主成分,富农贫农中农雇农要结合本村实际,不搞扩大化。那些家道中落的,存有余粮有积蓄的人家,哪个想沾上个地主富农?这些人都是变着法子地装穷,原先还人面前穿着长袍马褂的主儿,一夜间都换成了庄稼汉的对襟老农衣;原先穿着套裤的殷实户,转眼间都变成了大裆裤。家有牲口的人家,一夜之间都把牲口丢得无影无踪。这可喜坏了田家坡车站的回民食堂,原先五块大洋才能买头二等的蹩脚老牛,现在,一块大洋就牵进了后院。原来是其乐融融的二十几口的大户人家,一夜之间分成了四五摊,摊摊盘起了锅灶,冒起了炊烟。这种浮世绘般的乱象人生,一下子叫志得意满的贾三保过足了官瘾,在书房沟美美地耍起了大牌。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