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全省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4321工作法”,积极主动服务中心大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激励大家进一步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同心筑梦,“同心四川”特推出“新时代四川统战工作巡礼”栏目,陆续展示各地统一战线特色亮点工作、实践创新成效。敬请关注!

近年来,武侯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目标定位,以城市民族工作、社区民族工作“两个标准化”为牵引,以聚力构建“六个互嵌”机制、持续推动“六共六促”为工作路径和抓手,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力空间互嵌,突出以和谐共居促交融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族工作责任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共同构建互嵌式发展体系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台《做优做强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功能实施方案》,细化6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和69条具体举措,狠抓城市民族工作、社区民族工作“两个标准化”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形成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

发挥武侯民族聚居比较优势,搭建社区“会客厅”“龙门阵”“读书会”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联合西南民族大学等驻区高校共建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实践基地,使各族人民能够充分利用地理空间、网络空间、社会空间进行最大化的深度互动交流,交朋友、做邻居、结姻缘,催生各民族守望相助“石榴籽”效应的新实践载体。

聚力文化互嵌,突出以互鉴共学促认同

充分发挥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特色,创立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吉福花开艺术节、蜀汉小院等一批武侯特色文化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十进+”活动,组织各族群众深入开展“讲好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中华文化符号小课堂”等活动,将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同中华多民族文化史的学习有机结合,将民族文化符号与中华文化价值底蕴有机融合,推进多元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交织交融。

依托“智慧武侯”平台强化监测预警,严密防范、及时处置违反党的民族政策、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形,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战场”、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聚力治理互嵌,突出以社区共建促善治

把民族因素嵌入武侯社区治理全过程,立足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实际,抓牢抓实社区微端末梢,系统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与社区发展治理相融互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立健全统战部门牵头,民宗、公安等部门协同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机制,探索施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与西藏、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驻蓉办事机构和驻区高校建立区域民族工作协作机制。

邀请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法律工作者等担任特约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创新调处试点,解决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150余起。浆洗街街道建立由辖区内相关机构、医院等组成的联席会,共同参与以少数民族医患纠纷为主的矛盾纠纷调解,全年有效调解化解少数民族医患纠纷20余起。在91个小区推行信托制物业,创建“物业透明服务+业主共建共享+社工”的小区治理模式,积极引导180余名民族领域群众有效参与和谐美好社区共建。吉福社区支持苗族老党员雍雪萍发起“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为300余户双职工家庭提供“托小”服务,项目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聚力服务互嵌,突出以资源共享促久安

建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区域民族工作联席会、街道党建联席会、社区民族工作协调会“四会互动”的横向协调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动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区司法局与街道开展院地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合法性审查专家库等。在辖区建立5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丰富“双报到双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服务载体,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入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常年组织各族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宣教服务,积极引导公益性、福利性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举办社会公共活动。

利用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一体化窗口、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模式综合服务窗口(站点)80余个,满足民族群众多样化需求,办好各族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聚力经济互嵌,突出以平等共事促发展

建立“民族商业联盟”,开设民族手工艺、财会、法律等课程,提供直播带货咨询、直播技能培训及网络主播资源对接。线上常态推销、线下定期举办民族地区农副产品、非遗产品“乡村振兴社区展销会”,惠及商家330余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导民营企业与社区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建立商家服务站、联谊会,搭建谷地红、藏物天成等多个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推动共创共赢。

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就业帮扶“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行动,组织引导校地校社共建,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带动各族群众多渠道灵活就业200余人。

聚力社会互嵌,突出以幸福共乐促团结

确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把握春节、国庆、藏历新年、彝族火把节等重要情感共鸣点,一体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主题宣讲100余次,主流媒体发布专题宣传报道300余次(篇),举办报告会、专家讲座等60余场(次)。

持续推进武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验场馆打造,依托浆洗街街道和363医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营造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2023年,武侯区成功创建全国、全省、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截至目前,共培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模范集体”5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0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

来源:同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