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疗养医院内,一位老人闲适地看着窗外的落日,气势恢宏,斜阳草树。

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这份宁静,他走到电话前,问清来电者是王震后,他首先是惊讶与喜悦,但后来面色渐渐沉重,像是听到什么恐怖的话。

最后他沉重地“嗯”一声,挂断了电话。

恍恍惚惚地走到沙发前,“噗通”一声坐下,眼角早已湿润。

“我要回北京”,留下这句话,老人立马收拾行囊,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老人是谁?王震将军又为何会亲自打电话给他?电话中究竟是什么内容呢?

独臂将军

远在西方的记者索尔兹伯里写下一篇著作——《长征,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

在里面,他谈及一位战士,那是一位在战场上奋力拼杀、冲锋陷阵的勇士。屡次被敌人用枪打中左臂,却毫不在意,依然在战场拼搏。

最后左臂发黑,腐烂,最后只能用小刀将烂肉,腐骨一刀一刀地挖下来。

“余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军人,可爱可敬。”

余先生就是余秋里,因为失去了左边手臂,所以他又被世人尊称为“独臂将军”。

他失去手臂的那一年是1936年,当时余秋里将军所在的红2军团在黔滇界进行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红2军团18团政委的余秋里突然接到贺龙总指挥的一个命令:万耀煌部转向镇雄方面行进,请红2军团务必火速到达哲庄坝,截击敌军。

接到命令后,余秋里赶紧率领部队来到干沟梁子,占领这里的山头,小心埋伏,等着敌军到来。

远远地看到敌军,每个战士都屏息凝神,等到敌人走到埋伏圈时,他们就一股劲冲下山崖,将敌人打个措手不及!

但是这一击并未将敌人完全击溃,敌人的后续部队重新整理部队后,连忙躲到了一处山沟之中。

凭借着有利的地势,敌人狂妄地叫嚣着:“有本事你们就过来打,看看谁先打死谁!”

这时,团长成本兴突然站起身来,他想看清楚敌人到底埋伏在山沟的哪个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本兴站起身的动作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正是这时,余秋里发现敌人不仅埋伏在山沟里,还有一部分已经跑到山坡上,架起了一架架冰冷的机枪!

“快蹲下!”余秋里顾不上自己的安全,马上跳出草丛,拉着团长的手臂,一起匍匐倒在草丛里。

“嗖嗖嗖”的声音传来,一粒粒子弹擦着战士们的耳朵边飞过。

余秋里摸摸左臂,才发现左臂手臂已经湿透,低下头一看,汩汩鲜血正从弹口涌出。

余秋里把袖子上的布料撕下一截,狠狠绑在伤口,简单处理之后,他立马站起身来,大声向其他战士们喊道:“我们一起冲,同志们!绝不可能让他们占先锋!”

余秋里和其他战士一起冲向山顶,与敌人肉贴肉搏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另一项命令:其他部队即将撤退,请18团掩护撤退部队。

这意味着眼前的敌人不仅穷凶恶极,而且身后再无援兵。

意识到这一点的余秋里振奋精神,在战场上拼命厮杀。

也就是在这时,另一发冷枪在他毫无防备之际打了过来,又正好是打在之前伤口的旁边,原本已经止住血的伤口瞬间撕裂。

第一枪时,余秋里的左臂只是被打出一个孔,轮到第二枪时,他骨头连接处已经断裂,剩下半边手臂无力地垂在半空中,只有一点碎骨和几根肉筋,将那半截手臂吊着。

不愿意让其他战友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他连忙从口袋中掏出备用绷带,将左边手臂进行简单包扎过后套在脖子上,与团长成本兴一起指挥战斗。

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贺龙总指挥交给18团的任务都已经顺利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织得知余秋里的情况后,派人送来一床柔软的鸭绒被。

因为此时的余秋里已经陷入昏迷之中,他的左臂高高肿起,里面像是塞满了浑浊的液体。

18团接下来要渡过金沙江,想方设法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余秋里是被同志们保护着过江,来到了康藏地区。

后来,一名同志前来探望他,这名同志右边的衣袖空空如也,随着微风摆动,他的名字叫做贺炳炎,他对着余秋里说:“这条手臂不要也罢,当年我受伤,右臂就是用木锯锯断的,你看!现在我也能干革命。”

余秋里虚弱地摇摇头,用嘶哑的喉咙说:“这条手臂我想留着,不能当‘一把手’,两只手才能更好地干革命。”

“你不知道,医疗队的药品和手术工具已经全部丢失,全部沉在金沙江里,你现在根本没办法接受任何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炳炎沉重地叹了一口气,不忍再看余秋里。

余秋里撑着一口气,带着能够保住左臂的愿望来到甘肃徽县。

这时他的左边手臂已经完全发黑、萎缩,烂肉处堆满白色的蛆虫,五根手指已经肿得像萝卜一样粗。

甘肃的医护人员用手去戳余秋里手臂上的肉,表面留下一个凹陷,迟迟不能回弹,这意味着他的皮肤早已失去活性,变成了一堆烂肉。

“我想留下这只手,我想继续上战场……”意识模糊的余秋里一直重复这句话,他高烧不退,双眼紧闭,无助地躺在病床上。

医护人员低下头,轻声说:“同志,我们帮你处理,请你放松下来,我们会保住你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句话,余秋里的眼泪滑落下来,他明白,左臂已经保不住了。

主刀医生是卫生部长侯政,他先是用缴获来的麻醉品将余秋里麻醉,但谁知这个麻醉品的药性极强,注射剂量过多,一针下去,余秋里顿时昏死过去。

侯政在确定余秋里的基本安全后,便立马开始动刀。

他先是用小刀将附着在骨头上的腐肉一刀刀刮干净,然后再掏出一把自制的小锯子,一下又一下地割在白骨上,硬生生将余秋里左臂的骨头全部割断。

再次醒来时,余秋里望了望左臂,果然空空如也,想握拳,却只有无力的空虚。

这时,坐在余秋里旁边的贺龙发出声音:“你醒了?我们来看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里看到贺龙,嗓子有些哽咽地说:“老总,我还能上战场打仗,我还能用右手打枪,我会一直坚持在革命道路上……”

从此,红军队伍中多了一名独臂战士,他的故事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抗日战场上仍然流传着这位独臂战士的故事。

抗日战争

余秋里打仗有一个特点,别人的部队是越打越少,而他的部队是越打越多。

贺龙将军曾高兴地夸耀道:“这个一把手不一般,东搞西搞,居然拉扯出一支漂亮的队伍来!人是越打越多,精神气是越打越旺!”

因为余秋里的部队军纪严明、骁勇善战,在作战途中不仅收获老百姓们的好感还有地方部队的投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余秋里的部队来到新城县板家窝村,刚刚来到这里,余秋里便听说这里的地方武装部队鱼龙混杂,有不少部队浑水摸鱼,只是披着军装干丑事而已。

所以刚刚来到此处,余秋里便重申军纪,不让战士们犯错误。

在一次日常巡逻时,侦察员慌忙从远处跑来,他来不及擦掉额头上的细汗,大声对着余秋里说:“前面有鬼子来了,大概有三百多个日本兵,七辆汽车!”

余秋里的眼睛涌出一股血腥气,他看着日本兵来的方向,狠狠地说:“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个漂亮仗,给当地游击队看看!壮壮他们的胆子。”

趁着敌人还没来,八路军战士们连忙布置陷阱、炸药,等到日本鬼子来到村边时,发现这里有埋伏,便立马组织好部队,朝着村口进发。

八路军战士在这里等候已久,等到日本兵靠近时,子弹就像梅雨季节的暴雨一般落下。

但是敌人手中有迫击炮,步枪,机枪,他们火力显然更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里大喊一声:“上刺刀!老子们和小鬼子肉搏!”

一声令下,八路军齐刷刷冲上去。

看见前方的八路军战士如此拼命,在后方的板家窝村村民也纷纷拿起家中的菜刀,镰刀,锄头,扛着就上了战场!乌压压一群人打得日本兵哭爹喊娘。

好不痛快!一战告捷!

这一战打出中国八路军的英勇气势,打出中国人民不肯屈服的斗争精神。

八路军打跑日本人后,就准备整装收拾,继续赶路,但没想到从村外传来一声呼喊,将八路军战士们全部叫住。

“你就是余秋里吗?”一个身穿褐色棉布衣服,腰间系着黑色绑带的短胡子男人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余秋里不清楚对方是敌是友,所以谨慎回答。

“刚刚这帮日本人是你们打跑的,我们亲眼看见!是打心底里佩服你们,请将我们的队伍收编吧,我们想追随八路,为打小鬼子尽一份力。对了,我叫段克全,他叫做翟跃宗。”领头的男人笑了。

余秋里看着面前的队伍,估摸着有上百人,心里暗自高兴,对着众人说:“打小鬼子,人越多越好,我们不怕人多,就怕人少!”

过了几天,陆陆续续又有几支河北游击军来投奔八路军,领头的人叫做左清臣和江东生。

余秋里带着扩大的队伍继续前行,他一路走一路作战,还放手发动群众,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一年后,余秋里的部队由刚开始的3个连300多人,发展到3个团50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里不仅有极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他养兵练兵的方法也极其独到,所培养的八路战士个个都英勇作战,在战场上能以一敌百。

贺龙将军对余秋里的部队感到十分骄傲,他高兴地说:“余秋里的这支部队,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国家经济发展成为首要问题,新的难关正等着余秋里去突破。

石油将军

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极其匮乏,农业,林业,畜牧业,服务业,工业都需要发展。

而其中最为紧缺的物资之一,就是石油。

石油不仅关乎国家的工业发展,也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新中国紧缺物资就包含石油,1958年初,新中国石油储备告急。国家没有油,人民更难用到油。

许多轿车就这样停在街边,被迫抛锚,因为没有油可以加。

就连首都的轿车也是如此,大家都找不到油,连公交车也换成背负沉重煤气包的公共汽车。

人民生活水平又一次遭受挫折。

毛泽东看到这一情况,冷静地说:“我曾经一直在说,万里长征我们只走完其中一步,现在面前还有很多路没有走。我们有些熟悉的东西正在闲下来,而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催促着我们去学,我们不仅要学,还要找内行人去学,要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去学,不要摆架子。”

再三决定后,中央决定派余秋里当石油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去找石油这件事情,我愿意去学,愿意脱下军装,换上工装!”余秋里对着毛主席说。

1964年1月,华北正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勘探会战,余秋里作为石油部部长,经常随着工人们下工地、打油井。

烈日当头,他没有喊过苦、说过累,热到极点时,他就把身上的工装脱下,露出黑黢黢的肩膀,顶着日头和工人们一起操作机器。

在中国工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先后发现并顺利建成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等一批资源丰富的油田。

这一批批油田的发现,不仅使我国石油资源需求得到满足,而且大力促进我国工业发展。

1964年12月,全国第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周恩来总理在这次会议上作出《政府工作报告》,他在会场上激动地宣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油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今我国石油无论是在品种还是数量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

余秋里虽然战功赫赫,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但他本人却十分勤俭节约,不搞贪污那一套。

他的后辈曾联系过余秋里,请求他凭借当时的职位,为自己的子侄辈谋求一官半职。

可没想到余秋里听到这个要求,立马冷下脸来严肃地说:“要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你们不要想从我这里沾什么光。”

随着这位老将军年龄渐大,他来到广州疗养。余秋里将军为中国建设奋斗大半辈子,如今到了年老体弱的晚年,在广州医院安详度日是他应得的。

但王震的一通电话打破余秋里的宁静,在电话中,他得知周来总理已经病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的伟大领导人,是一位可爱、可亲、可敬的总理,余秋里是从心底里认同这位周总理的。

为了见周总理最后一面,他连忙收拾行李赶往北京。

可是路途遥远,等到余秋里来到北京时,周总理已经过世。

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军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也忍不住泪流满脸,他多想见周总理最后一面!如今只能对着周总理的照片深表悼念,多么遗憾!

老将军动容的瞬间被媒体拍下,真情实感地流露,让国人落泪,对周总理的思念也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