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了一篇名为“数字华流刊视域下国际传播增效赋能--以《原神》为例”的期刊,在该期刊中,大佬用7页内容讲述了原神对于国产游戏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中,清华教授史安斌以及两位学子张自中、朱泓宇以“文化杂糅”为概念框架,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结构主题模型,对YouTube平台《原神》及其角色云堇“神女劈观”的系列视频进行了研究,从中他们提炼出了数字时代跨文化传播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为推动我国国际传播的增效赋能提供的方向和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们看来,原神之所以能在海外流行,靠的不是强调中国文化的直接输出,而是以一种杂糅的方式将中国风味融入到了叙事之中。其文化底色包含了大量中式的底层思考和视觉符号。它结合了西方想象,适应了国际环境,将自我构建成具有全球文化身份的游戏产品,并在玩家的参与式解读中明确了文化的杂糅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做法让身处不同文化的玩家都能从《原神》中,感知到一种微妙的文化认同。这区别于英、美等过去跨文化传播中,以西方中心论“殖民化全球”的逻辑,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全球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咱们国内的大佬对于原神的理解还是相当深刻的。就拿文化认同这一点来说,相信很多不少玩家应该都记得,在当初须弥刚上线的时候,海外玩家就曾为了争谁才是须弥的原型,在网上掀起了一场“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位美国玩家就认为须弥不是以中东为参考,而是以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为原型设计的,这位美国玩家拿出的整局是绿色植被、沼泽地、鳄鱼,以及不时兴奋的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澳洲的玩家表示,须弥也参考了澳大利亚,因为澳大利亚到处都是热带雨林。而且澳大利亚曾经也都是绿色,只是现在中心沙漠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印度玩家很不服气,因为他表示Suemru是须弥山的另一个词,它是许多起源于印度宗教的圣山。而且印度也有绿色植被、沼泽地和鳄鱼。而伊朗玩家则认为,这应该是基于伊朗,因为NPC名字有很明显的波斯语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须弥的归属的争论,持续了很久,大家都在论证原神在哪方面做的到位,哪里做得足够还原。这样的辩论比赛,到了枫丹之后也没有停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芙宁娜的法语MV《轻涟》上线后,更是引起了一群海外玩家为其争风吃醋。在油管的评论区里,你能看到各国的网友希望老米用哪位角色唱哪国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款国产游戏,能让海外玩家为其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吵和讨论,这种情况,即便是放在整个游戏圈,都是极为少见的,可见原神确实是让海外玩家获得了一种文化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玩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玩原神,或许感觉这游戏没那么夸张。而现在有了大佬的视角,又有海外玩家的争吵作为佐证,大家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原神强大之处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