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向儿童

【相长·教科研】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会在立贤小学顺利召开

理解生命

2024年6月11日上午,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破解‘生命追问’:生命文化空间儿童体验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开题论证会在立贤小学召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教授、南京市教科所邵静老师、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吴玉国校长、玄武区教科所杨向红所长和赵凯宁老师莅临指导,南京市立贤小学陈泱副校长、陆敏副校长、崔元春校务委员,以及教科室查海燕主任、教导处顾雪蕾副主任及教科室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化研究课《黄帝的传说》

活动伊始,立贤小学教科室主任查海燕与二7班的孩子们共同带来一节语文+的项目化研究课《黄帝的传说》。

本节课的课型打破以往单一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设计,而是做了一次语文+跨学科项目化的尝试。整节课基于儿童的提问,从第一课时已解决的问题,到第二课时继续探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课紧扣一个核心问题开启思辨,“黄帝看到了草帽在地上滚动,发明了推车是不是偶然?”学习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11个小组均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学生紧扣文本,联系生活经验阐述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各小组根据文本阅读,分享了合作设计的推车图纸,既呈现了基于文本理解的推车还原图,更有二次改良的推车设计图。学习课文后,学生感知到了在偶然发生的现象背后,只因有了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才有能发生新的创造。偶然的现象下隐藏着必然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节课扎根有价值的问题探究,尝试解决儿童提出的真实困惑,寻找不确定的答案,体现着教与学复杂历程的转变。邵静主任表达,“这是一节令孩子学会思考、提问,变聪明的课,我很喜欢。这节课上孩子动起来,问起来,想起来了,特别棒!”吕林海教授点评:“这是一节项目化、跨学科、深思维的课,背后有着哲学思考和科学创造的逻辑支持,很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题论证

论证会的第二环节是开题论证。课题主持人王静老师从生命意义的内涵目标、生命之美的层次和生命场馆的建设等方面对课题主要研究内容进行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与会的领导专家们对于课题的界定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指导建议。杨向红所长认为,课题研究要把握“体验式学习”的特征,坚持儿童为主体,思考学校可以提供怎样的支持,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命的追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校长肯定了课题以人为基础的价值意义,但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与项目的区别,探寻生命课程资源,尤其是生命场馆的体系梳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静老师提示要继续讨论“生命教育”与“生命追问”的关系,丰富物化空间构造方面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教授认为还要进一步丰富基于生命追问的儿童生命意义的理论建构与基于生命文化空间的儿童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探索两项子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老师肯定了课题组的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研究内容方面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并期待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要求能够带有立贤特色地落地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立贤小学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让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清晰的思路,也增强了大家参与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我课题组将遵循专家们的指导意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高质量实现预期的研究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写:孙霁月

审核:朱春明

发布:王安澜

来源:南京市立贤小学

编委会:周洁 袁靖涵 舍春 桑迪

栏目主编:周洁

联合出品:

光明日报《教育家》江苏事业部

江苏教育频道《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