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14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彭琰)日前,深圳市政协围绕“打造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举行深聊会,邀请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教育界、科研界、企业界的代表人士,与政协委员座谈交流,探讨拔尖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等社会生态建设问题。

会上,深圳湾实验室、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负责人介绍了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等情况,元戎启行、光峰科技等两家企业的代表就企业拔尖人才的引进、评价等情况做了交流,市教育局、市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创新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应与会人员发言。

据介绍,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深圳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举办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在引进和使用好拔尖人才方面,深圳布局鹏城国家实验室、国际量子研究院、深圳医科院等创新载体,建设10家基础研究机构、11家诺贝尔奖实验室,各级各类创新载体超过3200家,借助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项目集聚世界优秀人才。

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国认为,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根系所在,这个阶段“掐尖”不符合教育规律、成长规律。高中阶段应该从分层教育逐渐走到分类教育,加快特色高中建设势在必行,让各类拔尖人才得以培养施展从而脱颖而出。

市政协常委、码隆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鼎隆认为,国内人才不比国外的差,从一流人才到拔尖人才“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在社会环境,或者说文化差异。宽容失败、鼓励试错的文化尚待形成。

能突破技术天花板的就是拔尖人才,首先得知道天花板在哪里。深圳零一学院贯通陪长部部长姜海洋认为,培养拔尖人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靶子”,企业遇到的问题才是培养人才真正的牵引力,因此建议头部企业向科研机构开放“卡脖子”问题,让科研人员明确“冲锋”的城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