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民代沈伯洋惹出了一个大争议,他公然表示:对于大陆的“灰色地带”作战,台湾应该要有一个作战中心,评估大陆在政治、经济上如何渗透及可能的间谍行动,对岛内多达几十万之众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管控。

民进党民代沈伯洋的一段话引发了台湾舆论的沸腾,他在搞所谓的“麦卡锡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称要动员“黑熊学院”进入台湾地区的校园做宣传,无限扩大监控权。

这一言论随后在台湾岛内引发了巨大争议,台湾“风传媒”网站直接发社评文章称:沈伯洋式监控,难道这是台湾极右翼的崛起。台湾《中国时报》更是表示:监控台湾民众,这是“绿色恐怖”。

沈伯洋的这番言论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冷战初期,美国国内曾掀起了“麦卡锡主义”,由于麦卡锡危言耸听的谎言,美国社会中的很多人士均遭到了监控、骚扰。难道赖清德当局这是想在台湾岛内重演几十年前的“麦卡锡主义”?下面就来看一下台湾的“麦卡锡主义幽灵”。

(一)民进党的沈伯洋惹出了大风波

据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日前绿营民代沈伯洋由于出格的言论惹出了一番大风波。他称:当前大陆正在对台展开“灰色地带”作战,台湾应该打造一个防范中心,评估大陆对台当局的渗透。

随后沈伯洋还充满恐吓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要防范台湾的“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这可是一个非常少见的历史名词,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国民党前民代蔡正元的说法,“第五纵队”是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当时西班牙的执政党是共产党,佛朗哥和长枪党曾用四个纵队包围首都马德里,同时另派了很多间谍,进入马德里假装支持西班牙共产党,并伺机接近领导中心当内应,配合佛朗哥的军队颠覆当时的政府,这些间谍则被称为“第五纵队”。

不过台湾《中国时报》在阐述“第五纵队”这一概念时似乎更复杂:这主要源于佛朗哥手下将领埃米利奥‧莫拉的一句炫耀的名称,意指当时被西班牙共和政府囚禁的1000多名政治犯可能作为内应,就等于是他所派遣的四个纵队的军队外另一股力量。此说不但导致了这1000多名政治犯遭到处决,也使得“第五纵队”成为潜伏在敌对方,随时可以里应外合的一支“准间谍军团”。1938年,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以此内战为背景,写了一个《第五纵队》的三幕剧本,描绘、叙述了美国人菲利普·罗林斯如何协助西班牙共和政府破获“第五纵队”阴谋的故事。

“第五纵队”这一名词来自于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而这次沈伯洋用这一名词来了一波炒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沈伯洋口中的“台湾第五纵队”指的是哪些人呢?他指名道姓地表示:民代、村里长、台商,甚至陆配都属于“高风险人物”,数量高达数十万人。很明显,如果按照沈伯洋的说法,这数十万人似乎都应该遭到台当局的特别标注与监控。

该言论一发出,立刻在岛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分明就是在刻意搞所谓的“认知作战”,并以“反大陆渗透”为借口刻意为民进党当局扩大对整个社会的监控埋下一个舆论铺垫。

之前沈伯洋在台湾社会并没有名气,只不过在这次2024年岛内选举期间民进党突然把他放到了“不分区民代”名单中的第二名,比柯建铭、游锡堃等人的排名还要靠前,这在当时立刻引发了岛内舆论的广泛关注。沈伯洋是何人,为何民进党要刻意把他放到最前面呢?

沈伯洋的经历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他是教师出身,赴美攻读法律社会学后,返台在大学教授犯罪学。不过沈伯洋最令人关注的是他的“黑熊学院”。“台独”商人曹兴诚在2022年曾高喊要捐赠巨资,组建“黑熊勇士”,在解放军未来展开对台登陆作战时,一同投入战场。“黑熊学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沈伯洋的“黑熊学院”其实说起来属于民团组织性质,最终目的是要把台湾打造成一个“人人皆兵”的社会,未来准备驱赶台湾社会和登陆的解放军打“焦土战”和巷战。沈伯洋之前也经常高喊要与解放军打“城镇战”,要让每一幢房屋成为一个“堡垒”。

也难怪这次民进党会特别把沈伯洋放到了“不分区民代”名单中的第二名,背后可能与民进党践行美国的“刺猬”战略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对于沈伯洋的言论,台军方出身的国民党不分区民代陈永康曾驳斥称:20多层的大楼在台湾比比皆是,跑到20多楼打巷战,送饭、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

“黑熊学院”由“台独”商人曹兴诚捐资创建,目的是为了要和解放军打巷战和焦土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沈伯洋高喊打巷战的言论在台湾岛内并没有引发大波澜,因为不仅民进党经常喊这一口号,就连窜台的美国政客也经常重复这句话,这让厌战的台湾民众感到非常厌烦,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把这句口号当作耳旁风。但这次不同,他的本意可是要监控台湾民众。

(二)“麦卡锡主义”的幽灵正出现在台湾

沈伯洋这番言论和历史上的“麦卡锡主义”很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后者的一个翻版。冷战初期,一直在美国参议院籍籍无名的参议员麦卡锡突然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自己的手头有一份受雇于美国国务院的“共产党员和间谍”名单,苏联间谍和和共产主义同情者渗透进了美国联邦政府、大学、制片业和其他地方。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引发了美国社会的轰动。此后名噪一时的“麦卡锡主义”兴起,不过麦卡锡却从未能够为自己耸人听闻的指控提供可靠证据。

后来麦卡锡以防止“美国被红色浪潮颠覆”为由,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不加以区分的指责,制造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听证去曝光这些所谓的“渗透”。很多被指控者都是无辜的,而正是因为这些无端的指控,他们均被列入了黑名单或失去了工作。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对麦卡锡耸人听闻的言论非常反感,曾公开抨击他是谎话连篇。现在“麦卡锡”一词已经成了一个肮脏的词汇,意为蛊惑人心、不择手段和莫须有。

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代,不少美国人被指为共产主义人士或同情共产主义者,他们被迫在政府或私营部门、委员会等地接受不恰当的调查和审问。被怀疑的主要对象群体非常广泛,包括政府雇员、好莱坞娱乐界从业人士、教育界、工会成员等。即使没有足够证据能证明任何事实,但嫌疑人依然被定罪,而个人的真实或可疑的左派组织或信仰都被大肆夸张。许多人因此失去工作,事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有人甚至还因此被监禁。

“麦卡锡主义”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创伤,奥本海默的个人生活因此遭到了巨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这里面最知名的受害人士就是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1947年奥本海默出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致力于立法与游说限制核武规模,但他的理念与杜鲁门打算进行氢弹研究的想法背道而驰。1950年初极右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泛滥,因为奥本海默的弟弟、弟媳同情共产主义,他本人为此受到与司法相关的秘密委员会调查,包括是否支持美国共产党并与之往来,以及执行“曼哈顿计划”是否泄密等。相关调查持续多年,最后肯尼迪总统公开支持并决定授予2枚奖章,才让奥本海默摆脱司法部门的纠缠。当时外界评论曾这样评价奥本海默的一生:造原子弹的英雄顶不住政治迫害。

后来美国电影《奥本海默》就成功地表达了科学在政治人物操弄下的荒谬结局,也强烈讽刺了恶毒的“麦卡锡主义”政治斗争。

如果再看一看这次沈伯洋耸人听闻的言论,与当年谎话连篇的麦卡锡何其相似。这很令人质疑:“麦卡锡主义”的幽灵是否正在台湾岛内出现,赖清德当局正试图制造一种“绿色恐怖”。

(三)沈伯洋的言论引爆了台湾舆论

对于沈伯洋的言论,台湾岛内是一片抨击之声。台湾《中国时报》首先提出了一个质疑:沈伯洋所说的“高风险族群”包括在大陆做生意或与大陆有往来关系的人,而现在的赖清德当局中就有这样的人。民进党资深民代柯建铭的儿子曾在大陆做生意,大赚人民币;赖清德的亲信、现任台行政机构副负责人郑丽君的丈夫沈学荣,1996年就到大陆东莞做生意;台经济部门负责人郭智辉原是崇越科技董事长,该公司在大陆的服务据点遍布上海、北京等12大城市。台发展委员会负责人刘镜清曾任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大中华区的供应链咨询服务负责人,他本人就负责大陆的业务。甚至就连卓荣泰本人也坦承:自己曾去过大陆两三次,每次都是“接受台商朋友的招待”。

两岸交流再自然不过了,在大陆做生意、往来,当然并没有不对,只是民进党沈伯洋之流胡编乱造、谎话连篇。若按照沈伯洋的标准,现任台行政机构中的“第五纵队”也不少,赖清德是否应该先办这些人呢?

郑丽君的丈夫在大陆做生意,如果要查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赖清德当局查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进党当局有意让当年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对其认定的可疑人士监控与猎捕的幽灵重新飘进台湾,以为其“台独”政治目标的实现添油加力。赖清德身兼民进党主席,所钟爱并重用沈伯洋暴露了心机,显示台当局已计划全面掌控台湾民众与大陆人士交流的讯息。

岛内退休大学教授林保淳认为沈伯洋的想法对台湾而言很危险,他表示:沈伯洋的“黑熊学院”已特别开设了一个“第五纵队识别”的课程,并请专人讲解“各领域的第五纵队行为表征与识别”,这无疑就是在培养一批专门负责侦查、纠举的队伍,随时窥伺着他们认为“可疑”的人物,其间跟监、偷拍、盘问的事,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黑熊学院”所培植的“黑熊战队”,基本上就是为了台海发生战争而作准备的。台海一旦战事兴起,必然会从登陆战、城市战打到巷战,届时必然会有些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加入。此时的“黑熊战队”,会不会与这群“民间侦缉队”沆瀣一气,从“协助”、“自卫”转型而成所谓的“锄奸团”,掉转枪口,向爱好和平或者是“高风险”的人士开刀呢?这非常值得忧虑。

“黑熊学院”是沈伯洋精心策划非法建立的私人武装,所招收的成员,一定都是充满“台独”分裂意识的激进者,既有武装,又有侦察,这对台湾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台湾“风传媒”直言:沈伯洋的言论很可能标志着台湾极右翼的崛起。依照他的认知,不只待过对岸的台商、台干、陆配、台生有“高风险”,曾受招待的村里长、访陆的民代也大有嫌疑,连大学教授都被他匡列在内,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边无际,全看他嘴炮喷射的方向而定,只要跟大陆沾上边的,大概都是他眼中潜伏的“第五纵队”分子。

沈伯洋从教刑法的补教名师出身,赴美攻读法律社会学后,返台在大学教授犯罪学,没见他对台湾人被诈骗到东南亚提出具体防治意见,如今只见他夸夸其谈,称台湾有“第五纵队”,主张台湾早已笼罩在无形的战争之中,这分明就是一个狂卖认知作战的“芒果干”。

沈伯洋的话仅仅是一个开始,赖清德当局很有可能会让“麦卡锡主义”的幽灵重现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殷鉴不远,极右翼势力崛起,近者如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兴起的“麦卡锡主义”,以防范共产主义渗透为由,动辄侵害人权,而使美国进入了罗织入罪的“白色恐怖”时期,连科学家奥本海默也遭殃。现在一些狂热分子开始在台湾蠢蠢欲动,民进党宛如复制“麦卡锡主义”。

最后台湾“风传媒”表示:这类“沈伯洋们”受到赖清德重用,成为“抗中”的领军人物,用嘴炮来打造“刺猬岛”,竟然还敢妄言“洗涤人心”!

由于岛内舆论压力太大了,不久之后沈伯洋改口,声称“第五纵队”只是一个“假议题”,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考虑到之前赖清德所说的“洗涤人心”,沈伯洋的这番话是否与此有关呢?“麦卡锡主义”的幽灵正飘荡在台湾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