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萌萌)“没想到,刚到新疆就连续接受了几次‘大考’。”6月13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刘青林刚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感叹道。他作为第11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的一员,刚到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一周多的时间连续开展6台高难度手术,不但创下近年来医院援疆医生的记录,也为和田地区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弥补了若干空白。

“5月24日,我还在北京进行岗前培训,就接到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吐尔地阿力木·尼亚孜的求助电话。”刘青林介绍,患者是一位年仅6岁的维吾尔族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一个直径约为5厘米的巨大肿瘤已经压迫孩子的脑干呼吸、心跳中枢,并出现梗阻性脑积水,随时有生命危险,急需手术治疗。

“没想到刚刚入疆就面临这样的‘大考’。”刘青林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第一时间想到向‘家里’求助。”医院党委副书记、神经外科专家贾旺,神经外科学中心吴震、王嵘等“大咖”共同帮助刘青林完善手术的整体策略、把握术中操作和注意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天坛医院援疆专家刘青林(左三)正在进行手术。医院供图

5月27日,刘青林到岗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为这位小患者进行手术。“手术整体进行得比较顺利,虽然肿瘤与脑干等周围结构粘比较紧密,但并没有出现大出血等危急情况。”刘青林和当地医护人员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完整地切除了肿瘤,术后患者很快清醒,拔除气管插管,语言和四肢活动正常,目前已经出院。

5月29日,刘青林再次迎来“大考”。这是一位54岁的维吾尔族男性患者,检查显示他的双额有一个最大直径超过7厘米的巨大肿瘤,压迫视神经移位。“更‘要命’的是,患者是RH阴性‘熊猫血’,医院血库里没有库存血,一旦操作不慎发生大出血,对于患者将是灾难性后果。”

做还是等?患者视力不断下降,再等下去即使手术,也将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科室的医生们陷入僵持时,刘青林果断拍板,做!整个手术历时4.5小时,将这个巨大的肿瘤完全切除,且完全保护了患者的视神经。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手术过程失血不超过200毫升。术后患者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视力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完成难度极高的开颅手术外,刘青林还发挥专业特长,在两天的时间内为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施行微创介入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这是充满了挑战的一周,幸运的是手术都很成功。”初入和田,2台高难度开颅手术、4台介入手术,忙碌紧张的手术背后,也让刘青林的心里多了一份坚定和自信。

“我的援疆工作才刚刚开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能发挥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优势,做好传帮带,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留下一支真正带不走的医疗队。”刘青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