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里的杨梅或许有些小众。倒不是说它一年最多只上市两个来月,而是说上海人基本上只图“今年吃过了”,不像对香蕉草莓葡萄那么吃起来兴致盎然没完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IC

在上世纪80年代前,整个江南大约也只有余姚盛产杨梅,运到上海自然特别金贵,排队买个一斤半斤回家,还会分送亲友尝鲜。但是,上海人有泡杨梅酒的习俗。一般是用广口瓶,将洗净后自然晾干的杨梅放入其中,倒入高度白酒,拧紧瓶盖,半个月后就可以享用了。着凉拉肚子了,吃一粒浸泡着白酒的杨梅,立即会从喉咙一直暖到腹中。我喝不来白酒,也怕辣,外婆就会在杨梅酒里放一些冰糖。所以,我家的杨梅酒喝起来特别甜,就是肚子不痛时,也会令我馋那一粒粒有点像酒酿味的杨梅。

杨梅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等多种功效。但杨梅又特别娇嫩,上市时间短,还很容易藏匿各种细菌和寄生虫。用盐水浸泡便是最好的清洗方式。很多生活常识和民间智慧,只有家庭里才会口口相传,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上好的杨梅是酸中带甜的。甜度低的杨梅自然卖不出好价钱。于是,白糖杨梅、八珍杨梅、九制杨梅成了蜜饯里的热销货。我家常备某品牌的九制杨梅,是用来做菜的辅料,比如做油爆虾,用葱姜爆油锅时下入九制杨梅,再放入各种调料,勾一层薄芡,最后倒入氽过的河虾,大火颠锅装盆,杨梅的酸甜与虾肉的鲜香绝妙融合。

上海人喜欢乌黑的杨梅,颗粒不用很大,有时小一点的反而更甜。这几年“乒乓杨梅”横空出世,卖相和吃口都相当好,这是农科的新成果。绍兴人陆游在朋友圈里最推崇他家乡的杨梅,留下了“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的诗句。

体验一次说走就走的摘杨梅之乐吧。就在上海周边,就在或晴或雨的黄梅天。

王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