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 杨晓露)据国家统计局6月12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5月份,全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观察到,医疗保健消费中,中药价格的涨幅最为突出,5月份价格同比上涨4.8%,1-5月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5%,仅次旅游,位居所有类别第二。

中药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临床诊疗活动的开展,多位中医科医生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坦言,考虑到近期多种常见中药材持续涨价,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会考虑减少药材种类或替换为其他药材。

“白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健脾益气的中药材之一,也是很多经典名方中的主药。因为近期白术价格持续涨价,为了尽量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和医保资金的负担,我们在临床上只能考虑调整白术的用量,但中药的疗效跟各味药材的剂量有很大的关系,减少了用量,可能药效就不那么快不那么明显。”6月13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列举,还有对消痈散结疗效较为显著的山慈菇、养肝安神的酸枣仁,都因为价格的上涨,导致自己在临床上遇到要大剂量使用时不得不使用替代药。

中药材价格监测网站中药材天地网6月13日监测价格显示,目前1公斤白术价格在140元-180元之间浮动,已经达到近五年来的价格最高点;本就不平价的山慈菇价格也一路走高,从一年前的250元/公斤涨到如今300元/公斤。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岐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邓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分析,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市场投机行为、药农数量的减少、药品管理法规的加强、经济恢复阶段中的供求矛盾,以及生产工艺标准的提升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药材成本的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涉县索堡镇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当地村民在采摘中药材红花。新华社图

处于中药产业中游的药企对于中药价格的上涨也存隐忧。“中药价格上涨,一方面说明供小于求,临床对中药的需求日渐上涨,是个好事;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中药价格同比涨跌幅低于1%是比较正常的范围,现在这样长时间地大幅度上涨是反常的,价格长期不稳定是影响供应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某中成药生产企业负责人于6月13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稳定的价格走势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平稳发展。

“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中药方剂成本提升,从而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高价可能会吸引药材种植户盲目扩大生产,进而导致市场进入新一轮的大涨大跌。”邓勇提到,而对于中药企业而言,大型药企通常会提前部署战略储备,因此短期内对他们的影响不会立刻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