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一直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八一街道以“五项工程”“五五工作法”为抓手,把城市大家庭的理念引入党建服务,把党建工作开展到“家门口”,实现基层治理“家事”共商、“家人”互助、“家务”互做,形成了“一家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实现“家事”共商,汇聚基层治理“红色力量”

为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城关区八一街道从健全组织框架体系入手,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达到上下承接、协调互动的效果。

全面贯彻落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与辖区53家驻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研究制定议事规则,充分树立“一盘棋”思想,让基层社会治理由街道、社区的“独角戏”变成各领域党组织的“大合唱”。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标准,强化党建引领,结合网格治理,建立发现问题、研判上报、有关部门处置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行“1+5+N”工作模式,将各部门与社区街道紧密捆绑,合力应对,做到“事不完、人不撤”。

同时,以街道党工委为主体,定期议事、定期协商,研究决定党建工作和重大事项,促使“家”庭成员定期沟通交流,及时交换意见,达成思想共识,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带动下健康发展。

强化“家人”互助,点燃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为进一步给辖区居民、商户、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在街道公共服务场所改造中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人大之家”“民兵之家”“游客问题快速响应处置中心”等,打造以“亲民化”为理念的公共服务场所,让功能配置更完善、环境氛围更温馨、服务群众更贴心。

八一社区针对辖内流动人口、务工人员较多的问题,在公共服务场所升级改造中建立“流动驿站”,让流动人口、务工人员找到“家”;加措社区全力打造“加”里人议事会、一个议事厅、两个议事亭,用于网格员、联户长随时随地化解辖区矛盾纠纷。

同时,以各网格党组织为依托,提供“红色小巷管家”服务,联合派出所、市监、城管、消防等部门全力开展居民走访、重点人群摸排、巡逻巡查等工作。成立“红马甲”治安巡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实行“三亮”行动,实现以党员自身带动党员家庭、以党员家庭带动身边群众,聚焦居民群众的堵点难点痛点“量体裁衣”办实事。

深化“家务”互做,激活基层治理“红色细胞”

城关区八一街道持续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双积分”机制,重点推动“组团式”参加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当热社区动员辖区党员、居民、商户等多方力量,打响“楼道革命、巷道革命”攻坚战,以“小楼道”撬动“大文明”,切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为提升社区工作者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能力,开展“我的能量超乎我想象”社区工作者阶段性工作展,形成以展促进、以评促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制定社区工作者《工作日志》,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能力。吉曲雄社区专项开展“三个一百”工作举措,大力推进“积分兑换活动”,用服务兑积分、用积分兑物品,将无偿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变为有形的积分值,让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鲁定社区实行“一网二制·三步四亮”社区治理工作法,充分发挥辖区各方优势,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构建起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