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小英老师

“教育为本、育人为先”,从教35年的高小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她用爱与责任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铺平了前进的道路,谱写了一段段平凡又伟大的教育篇章。35年来,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先进班集体”;她本人荣获陕西省“优秀班主任”,市级和区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

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师的责任

在你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高小英说:“一位名师,不如一位严师;一位严师,不如一位‘盯师’;一位‘盯师’,不如一位益友。作为班主任,我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必须时刻保持警觉,用我的行动去影响他们,用我的爱去温暖他们。”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时,高小英已经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她习惯性地先整理好教室的内务,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孩子们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当孩子们陆续到校时,她便开始监督他们认真完成早读任务。

在上课期间,高小英总是尽职尽责地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无论是数学课还是英语课,她都会时不时地在教室门口转一转,看看孩子们是否认真听讲。对于音乐课等需要孩子们到专用教室上课的课程,她更是在课前将孩子们送到教室里,课后又准时接回,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二字。

中午时分,当孩子们纷纷前往食堂用餐时,高小英也不忘叮嘱他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高小英常常站在食堂门口,看着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取餐,然后安静地坐在餐桌前用餐。吃完饭后,她还会检查孩子们的餐具是否清洗干净,并督促他们打扫好教室卫生。

下午放学后,高小英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她会在教室里耐心地等待每一个孩子收拾好书包再离开学校。对于那些动作较慢或需要额外辅导的孩子,她更是会主动留下来帮助他们完成作业、解答疑惑。

作为一位从上世纪开始执教的资深教师,高小英有着一种“为学生家庭减负”的本能。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高小英始终坚持“和谐共处、相互理解”的原则,尽可能不给家长增添任何不必要的负担,她更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高小英告诉记者:“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发挥特长

今年5月份的学校运动会,高小英所带的班级荣获全年级总分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高小英对学生们的鼓励、比赛策略的调整以及日常锻炼的坚持。

在运动会筹备期间,高小英发现有些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如其他班同学而缺乏自信,便积极地采取了行动。她不仅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加训,还专门给他们每周加了两节体育课,并教导他们接棒技巧和正确的跑步姿势。高小英说:“我们要做到事半功倍,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在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逐渐掌握了比赛技巧,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报名阶段,高小英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在短跑项目上速度不快,但在其他项目上有特长,于是,她借鉴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对学生们的报名项目进行了调整,“我告诉他们,我们可以避开弱项,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有些孩子跑步不是很快,但三项全能表现不错,我就鼓励他们报三项全能”。

最后,在稳中求胜的接力跑和包揽前三的三项全能的加分下,高小英的班级获得了年级总分第一。当孩子们兴奋地围在高小英身边时,她感慨地说:“我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成绩,但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是孩子们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

学生与老师的守望相助胜似亲人

在人的一生中,也许遇不到波澜壮阔,却总免不了遭遇一些困难和挑战,而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屈坚守以及许多人在困境中的守望相助,让人类从平凡走向伟大。

1994年,高小英不幸罹患严重的类风湿疾病,病痛让她的状态每况愈下。“当时我的病情严重,甚至影响到了心脏,当时感觉自己都快撑不住了。”回忆起那段时光,高小英说,在她最艰难的时刻,是学生和家长给予她的无尽关爱和支持,才让她挺了过来,“当我在病床上醒来,看到学生和家长的关心和鼓励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

高小英病重期间,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到医院探望她。家长们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有人为她做饭,有人为她洗衣……这些举动让高小英深感温暖,她说:“家长们对我的照顾,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真情。他们不仅是我的学生的家长,更是我的亲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高小英终于出院,回归教育岗位。当高小英回到学校时,学生们纷纷上前,用最真挚的拥抱欢迎她的归来。高小英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我知道,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学生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从那之后,应对病痛也被高小英纳入了生活的“新”节奏:早上5:00,她从睡梦中醒来,吃一粒止痛药,再次入睡等待药性起效;6:00,准时起床;6:45,进入教室,开始准备一天的教学工作。

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高小英利用寒暑假求医治病,学期内仅靠吃药维持,就这样,她咬牙坚持了30年。但高小英并不因此消沉,她还常常借自己的例子开导学生们保持乐观:“太阳会温暖早起的人,月亮会陪伴熬夜的人,你要相信,总有一束光是为你而来。”

把教育精神传承下去

教育在不断进步,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面对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高小英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的心。她经常阅读心理辅导书籍、观看教育视频、参加教育培训班等。在班主任工作室里,高小英与许多老师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教育经验,让许多年轻老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近日,高小英向校长表达了自己的心愿:重点培养学校里的年轻班主任,传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经验。她说:“我希望,在退休之前,还能为学校出点力。”

虽然即将离开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但高小英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伤感,因为在她眼中,每一届学生都值得全心全意地付出,“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

也许,在老师的眼中,所有生活中的“故事”都可以随手加工成教育学生的“寓言”。现在,高小英把自己的退休也当成了激励学生的素材,她这样告诉学生:“这是老师最后一次送你们毕业了,你们要给老师争气啊!”

“我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了我深爱的教育事业,在充满爱的田地里,我辛勤地耕耘着、幸福地前进着。”回顾多年来的教育生涯,高小英如是说。虽然几年后高小英就要离开教育岗位了,但她的理念将会伴随着一届届学生和一位位青年教师的成长,继续坚守传承下去,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 杜丽芳/文 图片由高小英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