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女生姜萍在阿里举办的全球数学竞争中,以第12名的成绩杀入决赛。排在她身前身后的,是清华、北大、剑桥、麻省理工这些顶尖大学的大学生,而她只是江苏涟水中专服装设计专业的一名中专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她决赛的成绩怎样,这个初赛成绩已经是一鸣惊人了,可能会改变她命运了。就像多年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改变了韩寒的人生轨迹一样。

这个孩子正是典型的,在特定领域有天赋的人。从初中开始,她就发现自己对数学很敏感,其他同学苦思冥想的数学题,她一眼就能够看出答案,并且觉得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完全没有去做的意义。

那哪种题才是有意义的呢?得是那些艰难的,有挑战性的,能够让她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费尽工夫克服一个个难关才找到那个隐秘答案的题目,才是有意义的,才能让她喜欢。

别人眼里枯燥乏味、艰难晦涩的数字和公式,在她眼里竟然是有趣的,这就是一种罕见的天赋。就和《三体》里,刘慈欣所刻画的魏成一样,他们对数学的运算和理解方式,和我们普通人不在一个维度上。

姜萍所就读的中专不需要学高数,如果她不参加高考,也不需要为考试去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她所处的环境,也没多少外界的支持,除了她的数学老师的一点鼓励之外,也没有很多专业的老师给予指点,但她还是兴味盎然地把高数给学到了顶尖的水平,就和大多数学生兴味盎然地把游戏给打了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兴趣都是那种没人要求他做,甚至还在反对,但他依然执着地要去做的事。那种父母赶着才苦着脸去的兴趣班,跟兴趣肯定是没有啥关系的。

有个事情很奇怪,这么厉害的孩子,为什么没有读高中上大学,而是去了中专。这里并没有歧视读中专的意思,只是客观上,中考和高考就是以考试能力为标准进行的分流。这样顶尖的学习能力,照理考试能力应该会很强才对。

原因是偏科。姜萍数学成绩遥遥领先,但其他科目的成绩却非常普通。而中考、高考这种统一考试,对偏科是不太友好的。你数学再厉害,最多也只能考个130分,如果其他科目成绩不好,总分依然会落后。

因为中考和高考面对的是全部的孩子,考虑的是整体的最优效果,不可能能面面俱到。而有特殊能力的些孩子,往往又是偏科的,全才毕竟是罕见的,老天爷创造奇才时,日常简单粗暴地把把技能包往一个点上面堆,让他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白痴。

一直有个故事,说钱钟书考清华时,英语满分,语文特优,数学却只考了15分。这个故事其实是有误解成分的,当年清华是独立招生的,各个科目的命题难度和我们今天的统一考试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仍足以说明,老钱突出的技能点是在文科,数量方面充其量只是普通水平,他也是偏科的。

幸运的是,统一考试对偏科不友好,但人生却不会。离开学校以后,偏科的孩子扬长避短,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样可以做到顶尖。别说是像姜萍这样在特定领域十分突出的天赋选手,就算是普通孩子,专注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耕耘下去,也可以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这些擅长的领域,甚至是学生时代的考试从来不曾考过的,也许是杰出的口才,也许是超级扛打的强大心灵,也许是动手操作能力强,也许是擅长把人哄开心……世界对人的需求和评价维度,远远比考试多样。

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好好学习,尽量不偏科。如果孩子确实偏科,父母心里也要有个数,没必要太慌,保持自信,可以慢慢和孩子一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