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粳出云”天社山

唐树根

“海岛蓬莱何似此?隐蜀新研天社山。”

新津县(今成都市新津区)建于北周孝闵帝元平(公元557年),至今已1467年。其今县城五津镇就它的形势说,南河、西河、金马河前后环绕,修觉山、天社山诸峰雄峙于东、南,鹤鸣山联于右,牧马山环于左。1940年12月,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来此一游,在珍贵的《新津游记》中盛赞它很富有“襟山带川”的雄伟气势,说汉唐以来就有的天社山是“一所极有历史的老君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津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道藏辑要》记载,轩辕黄帝曾在画屏莹立、黛色空蒙的天社山学道。“牛驭出函关,百二河山无隐处;蚕丛来蜀道,五千文字有传人。”公元前1056至前221年,周天子朝廷统治分崩离析,李老君(李聃)骑青牛过函关欲避世隐居,为答谢关令尹盛情苦行修道五千言《道德经》飘逸而去。后老子骑青牛回蜀隐身,炼丹修道于天社山。故天社山新津人又称之为“老君山”。传说一皓月当空如银水泻地的午夜,七位仙人驾白鹤翩翩飞来,呱呱而鸣,栖息在参天古柏枝头,祥云波涌,“七真朝太上”。从此山上仙气袅袅,终年不散。觅仙踪,探道源,山上神秘深邃而玄机四伏的老君洞至今仍然蕴藏连峨眉、接青羊、邻龙宫的传奇故事。“似洞非洞,石宝为洞;有门无门,道德之门。”这一副轶名联却昭示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著说远播的场所之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作者 供图)

老君山海拔617米,晴天阳光照耀,揭去薄雾青纱,像个出浴的仙女,大美不言。现存明清所植高大挺拔的松柏树233棵,大则数人盈抱有余,曲折虬枝,参天森然,似绿云如浓荫笼罩住山顶老君庙,苍苍郁郁,烟缭雾缠,春夏秋冬一色,犹蓬莱仙岛一般,早已名闻遐迩。加之老君山天然形胜,孤峰突兀,群山拱卫,亭亭玉立,山气氤氲,千百年来出产一种名稠粳的稻谷,百姓疑为仙草,煮为饭粒粒像碧玉,清香缕缕不断,粑硬适口,味道绝妙,食者夸不释口。此谷酿酒,甘甜绵长,奇香扑鼻,如饮醇醪。东汉顺帝二年(143年),张道陵于蜀鹤鸣山学道,老君山(天社山)便是他传教的24治(教区)之一的稠粳治,后成为道家修身养性的宫观道院。

老君庙历尽沧桑,几圮几兴,现仅存五殿、二楼、一亭、一祠、一洞、一舍。天要下雨时,老君山浓云密布,缥缥缈缈,朦朦胧胧,如梦似幻,仙境一般。清嘉庆十二年,邑令王梦庚把酒临风,挥毫撰诗称之为新津十二景之一“稠粳出云”。其诗曰:

金母虚窗白玉梯,上清宝笈翠函携。

灵山日暖黄芽老,古鼎烟沉紫雪低。

肤寸云生分爱逮,崇朝雨遍望离迷。

漫将嘉谷疑仙草,剩有方田证藕溪。

千年万载,烟云消逝,昔日天社山,今日老君山,正如擎天挚地的巨人,吸古今玉露,吮四方琼浆,仍以郁郁葱葱之色,灵秀俊美之姿屹立巍巍群山之中,并以神奇灵异、积淀深厚的道教文化包孕的老君庙全年吸引四面八方嘉宾著称。其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的10万人之众踏青,朝山,烧香燃烛,朝拜老君庙,祈求祛灾降福之庙会所展示的浓浓酽酽的人情风俗盛况空前,已成为川西坝子的一大壮丽的景观名扬川西。这恰如诗圣杜甫题写新津诗句说:“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立春、雨水过后是惊蛰,再10天,已是春满人间,风和日丽,碧草莹露,山花竞放,鸟雀鸣空,松柏青青。这时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翘盼的老君山庙会踏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了!大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喇叭声声催赶路。

路旁,卖串串香、豆粉儿、面条、油饼、玉米馍、烧烤等小吃的小贩叫卖声格外悦耳。心灵手巧的村姑细心地把新鲜的野黄菊花配上大片大片的绿树叶,编扎成非常漂亮的花帽出售,引人注目,生意奇好。戴着这种花帽的青年男女拥挤在滚滚的人流里,如春天的花儿点缀在原野上格外美丽动人。画画的、丢圈的、打枪的、吹笛子的,耍把戏的……玩耍者、欣赏者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不可胜数,水泄不通。人的身子好比大海中的船儿被波浪推来搡去,东碰西撞。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好不容易攀上数百级石梯,徒步走拢彩龙抱柱的灵祖殿石坊庙门下。放眼山顶,庙中股股烧香燃烛的青烟紫霭,轻盈如绢,飘逸似霞,悠悠扬扬,随风直驾苍松翠柏之间。虬枝错落,旁逸斜出,清风扑面,黛云叠涌,灵山仙气袅袅升起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令人遐想联翩。

缓步上石阶入气象森然一木楼,山门面对正北,中间主塑道教奉祀的护法监督镇守山门之神灵祖,主管天上,纠察人间。其像威风凛凛,戴金盔、披金甲、挥三尺金鞭,红头发、红胡须、红心镜,额有三睛,足踏火器,风驰电掣,人人胆寒。他两旁塑民间俗称的四大元帅:披白衣,抱琵琶的马元帅;穿青衣,持宝剑的华光元帅;挂红衣,操红龙的赵公明元帅;横绿衣,捏绿鼠的温元帅。四人分为东、南、西、北四方神,执掌人间风、调、雨、顺。灵祖和紧护他的四大元帅庄严神圣,俨然不可侵犯,执法如山,不徇私情之貌,阐释了道教治人天乱、乾坤历史悠久的深刻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出后门,登道家八卦寓意的64级青石台阶,进混元殿。开辟世界之始的玉清元始天尊神塑像中间矗立。左为道家大明之神,男子塑像太阳帝君,所饰太阳光芒万丈,灿烂辉煌;右为女子塑像太阴皇君,所饰月亮如银水柔美,温馨宜人。一雄一雌,一阳一阴。喻指道教染化宇宙,元气生阴阳,阴阳衍变天、地、人,演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寄托微妙玄通的美丽神话故事。

此殿地势极佳,北枕清流岷江,南接长秋峻岭逶迤,东瞻成都青羊肆,西望鹤鸣观。极目山下,麦苗垅垅像翡翠,油菜花片片是金块,错综镶嵌春天大地。心境淡泊宁静,神情远逸飘洒,“分明指出神仙窟,颇觉心如太古时。”据《史记》载,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我今天会见老子,他就是一条活生生的龙啊!有人说,云从龙,龙生风,龙腾九天,龙潜深渊。此话一点儿不假呢。混元殿左侧,是名山灵洞——老君洞,洞长丈二,阔八尺余,门联曰:“凿地乃天心,长自护函关紫气;有仙皆人境,莫漫求古洞丹砂。”老子慈眉善目,白发紫须,金灿灿的身子披着一袭红彤彤的丝袍端坐龛上,心上配有圆圆的八卦图案,法相莲座,神采奕奕若在指点众生迷津,叙说众妙之门。洞外钟鸣罄响,人声鼎沸,燃灯祈福,消灾解厄。宽大的石桌上,2元或3元一盏的青油灯呼啦啦烧成一片,映亮了众居士的额头和脸膛,蔚为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藏经楼(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返身攀上象征36洞天的36级石级,地连天,天接地,人脊如鱼踊跃龙门,心中仿佛有脚踩白云登青天的快感,溢于言表,游哉乐哉!

古朴典雅,镂剔精巧,八面八角,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八卦重檐攒天古亭耸立面前。“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啊!原来鹤发童颜、道骨仙风的老子骑青牛过函关塑像端坐龛中。玄门前,红烛高烧,清烟缭绕。头顶檐角飞云岭,苍松翠柏遮亭影,互相映衬,颇添壮色。此亭柱一联曰:“仙境有亭宜放鹤;名山绕槛若游龙。”简直妙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八卦听(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朝前再进六柱五开间的三清殿,殿宇巍峨,宽阔敞亮。“单檐硬山式”建筑风格的此殿是老君庙的主体建筑。殿檐长方形的青石阅台柱雕64卦像。台前1.2米圆形丹墀上,圆周边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浅浮雕。中间为能工巧匠精琢的动物石刻活灵活现:鼠叫牛哞、虎啸兔吼、龙吟蛇咝、马嘶羊鸣、猴闹鸡唱、狗吠猪哄的十二生肖欢乐图。中央是太极图,一阴一阳的两条鱼唼喋,首接尾连,永远在宇宙“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黑白世界,你追我赶,此消彼长,对立统一。

整个丹墀上的八卦、十二生肖、太极图,蕴含“阴阳变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精髓,充满辩证观念。故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三清殿前柱一联曰:“仙迹自函关西来,骑青牛,过青羊,庙貌庆重修,遂招来鹿鹤;胜景霪雨稠粳暮去,生紫云,跨紫气,群仙齐拥护,照万古犹龙。”千百年来,民间传说当年老君庙遭劫重建之后,有七只白鹤月夜飞来,三只梅花鹿白天跑来,鹤鸣鹿呦朝新庙,拜天社山李老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八卦亭(作者供图)

殿内经幡飘飘,木鱼嘟嘟,罄钟当当,香烟缭缭,红烛熊熊,顶礼膜拜入耳声声。

殿中玉清元始天尊(黄帝)、上清灵宝天尊(张道陵)、太清道德天尊(老子)三座各高5米的法相莲座一体,个个气宇轩昂,肃穆庄严。两侧分列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真、太乙真人、道德真君、灵宝大法师、惧留孙、云中子、文殊真人、普贤真人、慈航真人、玉鼎真人世间12真人精彩坐像。他们游宇宙天地,内涵深邃,潇洒雅韵,哲士圣言,怀才不露,玉莲洁藕,至真静美,坦坦荡荡……圣耶?仙耶?神耶?人耶……?怎不教人深深沉思,遐想不已?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殿壁后有七真殿,七只高大劲健的丹顶鹤黑脖、白身、铁青脚杆,驮着长青、长生、长真、广宁、广宇、玉阳、孙不二七位跨鹤真人,翩翩振动双翅,驾白云欲飞苍天,彩霞如绸,祥气漫漫。这“七真朝太上”的民间故事经妙手天工演化成“犹龙上下天光,知老子千秋特出;七鹤回环山影,看群真一笑飞来”的“群真霞举”的诗情画境,真真切切地塑在人们的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哗啦、哗啦的戏水声打破了宁静的思绪,青年男女顽童一样打起了水仗,去尘消灾,把对面三元殿左右池中的水拨弄得老高,水花飞溅,淋淋漓漓,嘻嘻哈哈,好一幅欢乐的泼水图再现。三元殿虔诚供天官赐福之祖(唐尧),地官赦罪之祖(虞舜),水官解厄水利之祖(夏禹)。道法自然,混合一元归太极,永世赐福人类子子孙孙。

“玉局钟灵,万劫道光成化度;玄元启教,千流教泽渡迷津。”健步登上三元殿上的斗姥楼,凝神远眺,峨眉缥缈如仙,岷江浩荡似龙,念天地悠悠,今有大步来者,周围山岚林韵,梅骨竹影,花鸟蜂蝶,天然生趣,顿生豪迈和温柔叠加的诗韵画意。

“稠粳出云”天社山,美丽神奇的老君山,你呼之欲出的鲜活人物,出神入化的故事传说,博大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我们的确应该好好地解读。踏访真景,云游灵境,寻李白吟诗仙踪,觅子美载酒遗迹,与仙同乐,和人共喜,心欢神娱,遐思无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山简介(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作者简介

唐树根,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新津区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公开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万余字,其中报告文学《新津上空的鹰》被东方军事、环球通讯、空军论坛、中国民航等10余家网络媒体转载,由美国陈纳德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酒醉梨花溪》散文集。编辑出版文学书籍10部、画册6本。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树根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