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6月13日6版发表文章《汕头:司法赋能,做好新时代“侨”文章》,报道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利用涉侨权益司法保护中心的智慧法庭,在线调解一宗涉港民间借贷纠纷,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调解方案,并于当天履行完毕,实现案结事了。近年来,汕头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汕头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增添法治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报道全文如下:

“当事人已经收到全款40万元了!您看,这是律师发来的转账凭证。”

“这么快!上午双方才达成调解协议,下午就履行了。”

近日,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利用涉侨权益司法保护中心的智慧法庭,在线调解一宗涉港民间借贷纠纷,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调解方案,并于当天履行完毕,实现案结事了。

广东汕头是著名的百载商埠、百年侨乡。据不完全统计,遍布五洲四海的潮汕籍侨胞约1500万人。汕头经济特区也因侨而立、因开放而兴。近年来,汕头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汕头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增添法治亮点。

多元化解涉侨领域司法纠纷

汕头法院近年来受理的涉侨法律纠纷多涉及婚姻、继承、借贷以及侨房权属等问题,纠纷当事人往往一方在国内、一方在海外。由于时间久、变动多、牵涉人员各执一词,关系错综复杂,单凭一纸判决很难真正化解矛盾,也不利于案件的后续执行。

“法官根据案情对涉侨案件做出合乎法理的裁判并不难,但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才是涉侨审判工作的重要考量。”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万云峰说。

汕头市中级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林立曾承办一起邻里之间因侨宅改造引起的纠纷。案情虽然不复杂,但纠纷双方当事人对风水、民俗、使用习惯、历史传统等均有不同期待和需求,对抗情绪激烈。林立法官在办案中,多次带领法官助理到村里现场勘查、与双方当事人深入沟通,既遵守法律规定,也尊重村规民约;既考虑现实需要,也结合侨乡的历史传统,在确保判决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力争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促成案结事了。

记者了解到,2021年,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广东省率先设立涉侨审判合议庭,全市7个基层法院相继设立专业合议庭或专门审判团队,克服了涉侨审判力量分散、裁判尺度不统一、涉侨司法实务研究薄弱等不足,实现“案件审理集中化、审判管理归口化、承办法官专业化、裁判尺度统一化”。随后又相继设立了10个“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持续推进涉侨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林立介绍说,2021年至2023年,汕头全市法院新收涉侨、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492件,结案449件,其中调解、撤诉139件,超过三分之一的案件通过多元化解的方式实现案结事了。

涉侨司法“走出去”

“办好涉侨案件,让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了解祖国法治建设成果,深切感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司法的关怀。”万云峰说,推进司法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广大侨胞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也是涉侨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

围绕这一目标,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加强与统战、侨务、侨联等部门的日常联系,主动对接服务涉侨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在全市启动“厝边法官暖侨心”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今年初,汕头市首批涉侨人民陪审员开始陆续“持证上岗”。去年8月底,汕头中级法院举办了首次侨胞专场“法院开放日”活动,受到广大侨胞侨企侨商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好评。

此外,为精准服务侨胞侨企侨商,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在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华侨之家”设立“涉侨权益保护法官工作室”,提供“预约+驻点”特色法律服务,营造暖侨心、护侨益的法治氛围。

智慧法院“云服务”

涉侨纠纷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跨境纠纷,当事人一方在国内,另一方则在海外。

针对身处海外、相隔万里的侨胞,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规划建设集涉侨诉调对接、智能司法辅助、在线远程调解、网络视频庭审为一体的“涉侨权益司法保护中心”,推广“云办理”“云见证”“云调解”“云审判”等涉侨司法“云服务”,让侨胞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今年初,汕头法院涉侨诉讼服务正式入驻“潮汕家园”微信小程序,把跨越千山万水的距离变成指尖上的便利。过去,港澳地区当事人委托内地律师需办理公证认证转递手续,用时半个月左右,花费在8000元上下;现在通过汕头法院“AOL授权见证通”系统,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5分钟就能完成。

汕头市金平区法院就成功借助“粤公正”平台,让远在澳大利亚的楼女士线上参加庭审。短短二十多分钟,一起远隔万里的跨国涉侨遗赠纠纷轻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