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上有一个段子特别的经典:

“如果拜佛有用,你连门都进不去,如果献血对身体好,你还得花钱送礼。如果种地能挣钱,那么农民将无地可种。”

这个段子确实相当的经典,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现在互联网上的风气和氛围的变化。

我注意到有一条消息,有媒体发布了这样一件事,说是安徽有7万个人获得了献血奖

媒体是这样讲的,安徽省无偿献血的人次和采血量多年增加。

每年采血总量都创历史新高。

2023年安徽全省献血总量达到98.19万单位,有60.31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同比分别增长7.36%和8.75%。该省已连续6次12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光荣称号。

安徽无偿献血的人次和采血量连续多年增长,已有72520人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金银铜奖。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简短的通报,却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反感和讨论,大多数网友出现一边倒的批评声音,甚至有人还在嘲讽,既然有七万多个人获得了献血的奖励,那么很好,不用其他的普通人继续献血了。

甚至还有网友调侃,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很可惜我这个人不仅不文明,还相当的没素质。

互联网舆论场可以说是最能反映大家真实想法的地点,从评论区当中可以看的出来,一些网友不仅不买账,反而还开启了调侃模式,我们也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前段时间有带着红十字会标志的直升机闹得沸沸扬扬,无论是红十字会还是献血等相关的问题,好像信任的基础已经破损的相当严重,无论出来怎么解释,怎么说都给人一种特别苍白的无力感,这里面还有一个现象,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总是站出来解释,总是站出来说明,这就已经说明了不小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于献血两个字有了别样的情绪。

一些媒体也在呼吁,无偿献血是公民的健康素养,积极献血不仅是公民的社会责任,也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也可以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近这段时间,一些媒体不断的强调献血,而且不断的宣扬献血有各种各样的好处,但从这样的氛围也可以看的出来,好像大家对于献血的热情不仅不高涨,而且还有一些反感。

这个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根源究竟是什么问题?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判断标准的答案。

“小姑子”可能比较喜欢,因为用的时候挺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舆论场真的是一面镜子,评论区可以说是人间百态,大多数网友现在对献血没有那么积极,甚至还有一点反感。

本身的原因我相信很多人也清楚,我们不能回避一件事,全国各地献血的时候非常简单,可是到用血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异地用血这四个字经常登上热搜。

相关的媒体也报道出不少的消息和现象,按照大家的朴素认知来看,现在的互联网和科技那么发达,进行全国联网绝对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可是直到今天为止依然没能够有效的进行,这就让人觉得耐人寻味,“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这个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也看到有网友发表了这样一种观点,比如说一些电影的分级制度始终推行不下去。

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一旦推行了电影的分级制度,那么在审核的时候就较为的透明。

我相信很多网友看到这里也都明白了,其实从大多数网友的观点和看法当中,确实能够看得出来,现在大家对于献血两个字有相当多的意见,而这种意见确实很大。

以前互联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那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也演变成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如果你过的不好,就是有人骑在你头上。”

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了互联网上风向的变化和大家情绪的改变,有的时候不得不感叹,确实互联网带给大家的消息很多,一些聪明人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透露出来的消息,经过排列组合之后看穿了一切。

我也相信大多数网友都是属于朴素而善良的状态,可是有些事情,一些现状确实让很多网友不满意,有看法,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