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王树声出生于湖北麻城乘马岗镇堰塘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幼时,他便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父母早逝,作为家中长子,他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妹妹。生活的困苦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对贫苦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

1926年,中国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王树声接触到了马列主义,这先进的思想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他积极参加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与地主恶霸作斗争,为贫苦百姓争取生存的权利。

1927年,王树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入党后,他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领导农民打斗地主、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当地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坦途,考验接踵而至。王树声的舅舅丁枕鱼,是当地有名的恶霸地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不仅强烈反对王树声参加革命,还利用自己的权势,多次威胁、恐吓王树声,企图让他放弃革命。

面对亲情与正义的抉择,王树声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革命就是要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就必须坚决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绝不姑息。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向当地苏维埃政府报告了自己舅舅的罪行,并亲自带人将丁枕鱼逮捕归案。最终,丁枕鱼被苏维埃政府依法惩处,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树声“大义灭亲”的举动,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纷纷称赞他“铁面无私”、“为民除害”,他的事迹也成为当地百姓广为传颂的美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同年11月,王树声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将家乡的农民武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他本人也担任了红军独立师师长,正式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王树声作战勇敢,对敌人毫不留情,很快在战斗中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但他深知,仅仅依靠个人勇敢是不够的,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科学的军事理论和指挥艺术。

命运的安排,让王树声遇到了他军事生涯中的良师益友——徐向前。1931年,徐向前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四军军长,王树声所在的红军部队也被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他本人担任三十八团团长。

徐向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平易近人,治军严谨,十分注重对下属的培养。他发现王树声作战勇敢,但缺乏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便经常找他谈话,传授他军事理论和作战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徐向前的悉心指导下,王树声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他认真研读《孙子兵法》、《战争论》等军事著作,虚心向徐向前和其他红军将领请教,军事指挥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1932年,在著名的苏家埠战役中,王树声率领红三十八团,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歼敌两万余人的辉煌胜利。此役,王树声充分运用徐向前传授的战术思想,灵活指挥部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受到了徐向前的高度赞扬。

此后,在徐向前的领导下,王树声参与指挥了黄光战役、商潢战役、潢光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多次“围剿”,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长期的战斗中,王树声与徐向前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徐向前对王树声十分欣赏和信任,而王树声也对徐向前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徐向前对王树声的培养和提携,对王树声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为了执行党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方针,红军第四方面军奉命组成西路军,渡过黄河,进军河西走廊。王树声作为红三十军军长,随西路军踏上了西征之路。

然而,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后,形势急转直下。由于情报失误和敌强我弱,西路军陷入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处境十分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严峻的形势,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在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王树声率领红三十军,转战于祁连山脉,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在祁连山的崇山峻岭中,王树声率领红三十军指战员,克服了缺衣少粮、弹药奇缺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敌人周旋,牵制了大量敌人,有力地支援了其他部队的作战。

在近百日的游击作战中,王树声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昂的战斗士气。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着广大指战员与敌人血战到底。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他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运用游击战术,时而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时而集中兵力,伏击敌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1937年3月,在党中央的指示下,西路军余部奉命向东突围。王树声率领红三十军部分指战员,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历尽艰辛,胜利返回延安。

回到延安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王树声等西路军将领,对他们进行了亲切慰问,高度评价了西路军将士的英勇战斗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王树声和徐向前之间的深厚情谊却历久弥新,在和平年代更显珍贵。1960年发生在徐向前家中的一件“搬电视”趣事,便是他们革命情谊和幽默个性的生动写照。

一个下午,王树声前往徐向前家中做客。一进门,他就被客厅里摆放的两台崭新的电视机吸引住了。彼时,电视机在中国还是稀罕物,更不用说一下子拥有两台。

王树声走到电视机前,仔细端详了一番,笑着对徐向前说:“徐老啊,你现在可是阔气了,一下子买了两台电视机,这可让我羡慕得很啊!”

徐向前听罢,爽朗地笑了,他指着其中一台电视机,对王树声说:“树声啊,你要是喜欢,就搬一台回去嘛!反正我一个人也看不了两台。”

王树声一听,故意板起脸,故作严肃地说:“那怎么行!我可不是那种占你便宜的人。再说,你可是老领导,我哪敢从你这里搬东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见王树声故意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忍俊不禁,他拉着王树声的手,笑着说:“树声啊,你就别跟我客气了!这两台电视机都是国产的,是我特意让人给你买了一台,感谢你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王树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徐向前早就为自己准备了一台电视机,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他握着徐向前的手,动情地说道:“徐老,你真是太客气了!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么关心我,我真是无以为报啊!”

徐向前拍了拍王树声的肩膀,感慨地说道:“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这份情谊比什么都宝贵。现在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也好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能享享清福了。”

“搬电视”的趣事,是王树声与徐向前深厚革命情谊的生动体现。他们之间的友情,不仅是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生死之交,更是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扶持的真挚情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