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什么?戴着这么厚的近视眼镜还想要拿世界冠军?

这难道不是异想天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1961年,是值得记录在册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乒乓名将邱钟惠一举夺魁,拿下了我国女子乒乓球单打的首个冠军。

自此之后,选手邱钟惠一战成名,而中国乒乓球的“不败传说”也就此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钟惠获得了不少成绩,她的人生也格外精彩。

少年成名,震动全球。

退役后担任国乒女子教练,当过研究员和杂志主编。

甚至年过半百之后,还要再度创业,下海经商。

在外人眼中,邱钟惠怎么不算在“人生巅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位“奇女子”,她的婚姻生活却并非一帆风顺。

更后来,沦落到在莫斯科“摆地摊”。

邱钟惠的人生,究竟是如何“绝地反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的云南,一个大户人家降生了一个女娃娃。

她的哭声响彻了三条街,接生婆当即就说这女娃这么有劲儿,未来肯定不是一般人。

万万没想到,一语成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钟惠的父亲邱天培是云南龙陵县长。

当时他正在负责“惠通桥”的修缮建造工作,且这座桥,在后来抗战期间贡献了巨大力量。

从1938年到1942年间共运送抗战物资多达45万吨,是有名的“抗战功勋桥”。

而该桥建成的时间,就是193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天培为了庆祝桥梁竣工,便将女儿的名字中取了桥名的“惠”字。

而刚出生的女儿便叫“邱钟惠”。

更有“钟灵毓秀、惠外秀中”的意思。

单从名字上来看,就知道父母对女儿抱有期望,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温柔的小家碧玉。

可现实却是,女儿的性格和想象中越来越有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滇西失守,邱天培带着一家人前往昆明避难。

县长是再也当不成了,但凭借他的才学,还是找了一个教书的工作。

后来又因其能力出众,升任为该中学的校长。

邱钟惠便在父亲工作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许多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所有人祈求的不过是“活着”两个字。

因此在当时,哪有什么能够玩儿的娱乐项目。

枯燥和无聊的童年,邱钟惠便和书籍作伴,时间久了,她的眼睛也越来越不中用。

不过那时候的邱钟惠还没有被激发出体育才能,一切都在父亲掌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后来战争胜利,邱钟惠的年岁也渐渐长大。

从前安安静静看书的小姑娘消失得无影无踪。

喜欢打球、跑步、打排球,这哪里是“大家闺秀”该有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天培万万不能接受自己的乖女儿变成了假小子。

试图把女儿掰回去的他给邱钟惠送去了一家女子学校。

而这所学校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还重点教导女孩子们的女工和礼仪。

这可愁坏了邱钟惠,但为了让父亲彻底认清现实,她也咬牙坚持了一个学期。

最后还是转学去了一所私立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国内掀起了一股“体育潮”。

这样的氛围影响了“顽固”的邱天培,他开始支持女儿的体育爱好。

其实能为国争光固然最好,但他的初衷只是为了让女儿开心。

却不料,这一次让步,竟直接影响了邱钟惠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有了父亲的支持,邱钟惠便再也不“藏着掖着”。

而在众多体育项目中,她最喜欢的就是打乒乓球。

现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和同学比赛,等到云南省乒乓球负责人到学校挑选队员的时候,邱钟惠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17岁的邱钟惠加入到了省队,开启了她的辉煌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场全国比赛,邱钟惠就遇到了全国亚军。

刚开始,观众都不相信这个戴着厚厚眼镜框的小姑娘会有什么能耐。

可当比赛到了后半场,观众无不在为邱钟惠加油助威。

尽管最后结果是以2分之差惜败,但这个小姑娘的实力却有目共睹。

1953年,邱钟惠被选入国家队,成为了正式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她天赋出众,但在国家队最不缺的就是“有天赋”。

因此邱钟惠深知,自己一定要更加勤奋才不会被淘汰。

然而,“物极必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时间且大量地任务训练,最终让邱钟惠的右手不堪重负患上了“腱鞘炎”。

当腱鞘炎发作的时候,疼痛让她连挥拍的力气都使不出来。

在这段时间,邱钟惠的训练成绩常常是最后一名。

有朋友劝她放弃,要以身体为重。

但邱钟惠不服气,凭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一边治疗一边继续训练。

向命运低头才不是她的作风。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邱钟惠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直到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钟惠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走到了总决赛。

在万众瞩目之下,她和匈牙利的强劲选手高基安展开对决。

两人你追我赶打了个2:2平局。

到了决赛局的时候,邱钟惠一开始落后4分,后面竟领先高基安1分。

无数观众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最终的决胜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赢啦!”

无数中国人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世界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终于有了中国的名字。

可在这次比赛之后,中国女子乒乓并没有继续辉煌。

邱钟惠更是在三年之后选择了退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体能的下降、腱鞘炎的复发以及膝盖磨损严重。

邱钟惠自知已经不能到达巅峰。

哪怕退役后担任女子乒乓的教练,她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在她退役后,却是开启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1964年,邱钟惠退役后便开始相亲。

在这期间,经朋友介绍她和话剧演员张瞳相识。

尽管张瞳比她大了12岁,可身上温文尔雅的气质却深深吸引着邱钟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两个相谈甚欢,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并且在同一年,就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结婚第二年,他们爱情的结晶便顺利诞生。

然而生活,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婚后的邱钟惠便将生活重心放在了家庭上。

在工作和家庭两边跑,邱钟惠也开始力不从心。

张瞳工作繁忙,夫妻俩更是聚少离多。

终于在结婚3年后,邱钟惠向张瞳提出了离婚,并获得了儿子的抚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败的婚姻给邱钟惠心中造成了影响。

长达6年的时间,她都是孤身一人带着孩子生活。

直到1970年,她和一位名叫韩模宁的外交官结婚组建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韩模宁是一位单亲爸爸,他的妻子因意外去世,

留下了一儿一女。

两个孤独且需要安慰的灵魂缓缓靠近,寻找到了依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组成了五口之家,而邱钟惠的事业也同样有了全新发展。

1973年,邱钟惠加入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通过研究对手的打法和优势,撰写乒乓球的教学类书籍。

更在她46岁的时候,进入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韩模宁被调往莫斯科大使馆担任科技顾问。

身为妻子的邱钟惠也跟随前往。

邱钟惠的知识和才能让她备受当地人的喜爱。

而她也会经常组织大使馆里的工作人员打乒乓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到来为严肃的大使馆带来了生气,受到了大使的重视。

就这样,邱钟惠成为了大使馆的文体部主任。

可在国外的经历,也让她确定了“下海经商”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为了鼓励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工资报酬都十分丰厚。

运动员一天的收入都要比国内运动员一个月工资还多。

为了支援国内的乒乓球事业,她竟然带着中国的特产前往国外卖东西。

她在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到街头摆地摊,只为了把东西全都卖出去。

很可惜,邱钟惠把创业想得太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西都赔在了手里,她也知道这创业行不通。

年近花甲的她在回国后开始考察市场。

最终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体育行业。

她在北京体育馆路盘下了一家门店,起名“邱钟惠体育用品公司”。

这一次,她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球迷闻名而来支持她的生意。

在时代的洪流和各方的支持下,公司营业额年年攀升。

甚至还是不少乒乓球女将选择用具的首选之地。

而公司的收入更是被用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国首位女性世界冠军,邱钟惠见证了中国乒乓的出生和繁荣。

如今的后辈一代更比一代强,她们用金牌和成绩印证了“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已经89岁高龄的邱钟惠淡出了大众视线,在云南老家安心养老。

三个孩子成家立业,更是鲜少被媒体捕捉到消息。

唯一有迹象的人,就是邱钟惠的儿媳王建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心理咨询师的王建一,偶尔会在社交账号上分享日常生活。

女儿也时常出镜,亭亭玉立的样子格外引人注目。

也祝愿邱钟惠老师身体健康,晚年生活儿孙作伴,必定是开心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