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尺度上去聊,我认为北山公园事件,并不会摧毁外国人来华进行文化交流的热情。这是指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

而不是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矫揉造作的外国人,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一样,对着几盘中餐就是一顿点赞,然后跟看他们节目的中国人普及“老外,其实是一个好词,它表示中国人很好客”。如果你把这个也当成是“文化交流”,那就姑且是吧,

但我说的不是这些。事实上,真正的文化交流,主要还是源自好奇心,是一种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比如最近很重要的美剧,《幕府将军》,那英国佬在自己国家都有老婆孩子了,却还是带着一船人跑去东瀛,还差点让日本人给弄死了。他的目的是啥呢,我想,他是希望去发现日本。

文化上的“异质”让那些在海洋文化浸泡下的西方人感到无比的兴奋。而这个才是文化交流的核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既然他已经可以在纽约吃到不错的中餐了,为什么还要来中国吃呢?显然文化交流的关键,不只是吃中国菜这么浅显。如果,我们说来说去也就只有中国菜和古城了,那才会让文化交流蒙上一层阴云。

实际上,外国人在文化交流方面,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的多。一些韩国电影,日本电影,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人家没有“安土重迁”的习惯,不大热衷于老婆孩子热炕头。

文革期间,法国摄影师索朗日·布朗就是一个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的人物。

她用摄像机,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在北京、南京、苏州等地的民间生活。还出了一本摄影集《中国记忆,1966》。这不仅能够让老外更加了解中国人,也可以让中国人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的上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朗说:“最有趣的是人,你会发现即使在那么糟糕的政治环境下,生活仍然在继续。我很难判断那时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但我对那时的人们有好的感受,因为他们就是他们自己,表现自然,没有去羡慕或者模仿别人。”

现今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还有一个40岁的加拿大人,他的中文名叫林步冉,自号“紫烟困户”。据说此君本科念的会计,然后发现“经济学是骗人的”,于是选择退学。2018年,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南昌,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

他在闹市区租了一个9平米出租屋,房租350,一天就吃一顿饭,用80元的二手老年机,出行走路或是坐绿皮火车。

林步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点是《红楼梦》,他用自己的画把自己对《红楼梦》和中国诗词的理解画出来,作品超过4200幅。林步冉在缺钱的时候,就坐上绿皮火车,带着一批画去画展上卖。他的消费不高,所以卖出与否,价格如何,他并不在意。

让林步冉真正感到痛苦的是,由于他热爱中国文化的视频,被官方抖音号“江西发布”等顶流给转发了,点赞量就超过96万次。泼天的流量来了,媒体纷纷来到他的陋室要求采访,而林步冉在画展上卖画的时候,也会在第一时间被热情的中国粉丝认出来。他们争先要买他的画。

林步冉说,“我真的很后悔做了那个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泼天的富贵,泼天的流量,对于一些外国人来说,那是极好的事情。但是对于真正在做文化交流的林步冉来说,却是困惑与痛苦。这就是价值观上的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