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娶了我国首位女子世界冠军。

可为何会在离别之际,病床边无子女陪伴?

演员张瞳,将一生献给演艺事业,怎么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他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刘书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我爱我家》里的“郑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是94版《三国演义》里的“陶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瞳这一生,把演艺事业视为终生理想。

德高望重,曾教导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后辈。

但就是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却在去世的时候身边照看的人寥寥无几。

他的妻子去哪儿了?儿女又去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的冬天,伴随着漫天飘雪,一个孩子呱呱坠地。

但等待他的,并不是充满希望的生活,而是贫苦和蹉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瞳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祖上是县上少有的“大户人家”,更是出过秀才和教书先生。

而祖父兄弟三个,三弟还在外地任职知县,怎么不算“家大业大”。

可这样的好日子,张瞳却没怎么体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瞳刚刚记事的时候,家中条件还算说得过去。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曾经的地方一甲慢慢就走向了衰败。

张瞳父亲是北大高材生,毕业后便留校任教。

但在他一岁的时候,父亲便患病离世。

“麻绳专挑细处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近代正值变迁,这个庞大的家族也有不少兄弟沾染上了大烟。

过惯了潇洒日子的表兄弟们好吃懒做,只知道“坐吃山空”。

本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却不料完全没了翻身之日。

日子总要过,但命运对张瞳实在“不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家道中落,祖父只能分家。

但对于已经没什么资产的张家来说,分家也不过是把一些家具和座椅分给三家。

房子,那是万万没有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幼的张瞳只能跟母亲搬了出去,另外租赁了一间房子。

所幸母亲是个能干的女性,哪怕生活再怎么艰难,她也努力让儿子照常上学。

小时候,他和母亲的生活要靠着外婆家的接济度日。

而到了张瞳稍大些后,他便被母亲送到了外婆家,在那里求学。

但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平静的生活便再次被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不知是谁举报张瞳私通八路。

以至于只有十几岁的他被关到了宪兵队5天之久。

这一插曲吓坏了家里人,全家连夜搬去了天津。

而在大哥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北京的一所高中,继续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瞳就在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慢慢长大。

活下去已经不易,张瞳又是怎么走上表演这条路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尽管生活没怎么善待张瞳。

但在追求梦想这条路上,他却格外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没什么娱乐项目的年代,张瞳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去戏院蹭戏看。

外婆家附近恰好就有一个戏园子,戏园子老板恰好和他是远房亲戚。

各种机缘巧合给张瞳的梦想,塑造了一个合适的“培养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天津生活后,张瞳迎来了前半辈子少有的安稳时刻。

从戏园子到话剧院,他对表演的认知也越来越全面。

当时天津大亚话剧团正在演出《屠户》和《雷雨》。

张瞳好不容易才买到了票进去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剧的表演形式以及文学性,都和简单的河北梆子大相径庭。

尤其是通过文学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更吸引着张瞳心中的那股力量。

或许像无数个先辈一样,他的心中也有“以文救国”的远大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部话剧成为了张瞳梦想的启蒙。

他也要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他开始模仿那些演员的神态和台词,自己在私底下训练。

但当机会摆在张瞳面前的时候,他却犹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毕业后的张瞳将要开始工作补贴家用。

而在这时候,恰逢天津艺光剧团去北京招生。

机会就在眼前,把握不住的话就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当演员并不是一件体面且光彩的事情。

更何况,若不是母亲一个人扛起所有压力,他又怎么会平安长大。

依照张瞳的学习成绩和高中学历,找一个学校当老师没什么问题。

可若是成为话剧演员,生活的不确定性就多了许多。

而张瞳的家庭情况,又怎么允许他有试错的机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知道了张瞳的顾虑之后耐心开导他。

人生就活一次,怎么就没有把握自己会成功呢?

这番话激励了迷茫中的张瞳,他毅然向话剧团投递了报名表。

面试结果很顺利,21岁的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张瞳”这个名字,正是他此次报名时候填写的“假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剧表演在演出前都会登报,报纸上也会打印上演员们的姓名。

为了不让母亲发现,他才为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没想到,这一改不仅姓名变了,连命运也随之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表演基础的张瞳只能扮演一些不足为重的小配角。

但只要能有角色分到他的身上,张瞳就已经很开心。

他并非没有自知之明,也并不会急于求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登台一次,对张瞳来说就是一次进步。

正是这种谦虚好学且努力的品格,让剧团的领导对他另眼相看。

渐渐地,张瞳的戏份和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中国迎来了伟大胜利,苦难日子终被短暂的和平替代。

而张瞳的哥哥也看到了他身上的表演天赋,便鼓励张瞳报考专业的表演学院。

经过在话剧院一年的历练,张瞳对表演从爱好变成了热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

学习两年后,张瞳顺利考入了上海剧专,后来又回到北京考入中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过专业教育之后,张瞳无论表演还是思想都有了质的飞跃。

从只会通过真情流露,渐渐掌握了更多实用的表演技巧。

成绩优秀的他还被推荐去了表演进修班,在毕业后直接成为了人艺剧院的表演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瞳一直和话剧为伴,不仅是受人尊敬的老师,还被誉为“话剧小王子”。

而在这期间,他也拥有了一段毕生难忘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万万没想到,我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邱钟慧,竟然是张瞳的妻子。

邱钟慧出生于1935年,他比张瞳小了12岁。

相比较张瞳生活的颠沛流离和多灾多难。

显然邱钟慧就要顺利幸福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云南出生的邱钟慧家境殷实,父母对这个女儿更是极尽宠爱。

而邱钟慧本人,也和“文静”“腼腆”毫不沾边。

从小就活泼好动,精力大得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累。

这样看来,她和张瞳一身文艺气息丝毫不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钟慧高中的时候就代表云南参加全国比赛。

后来更是入选国家队走上了更大的竞技舞台。

而她人生的最高亮点,当属第26届世乒赛。

邱钟慧世乒赛上以势不可当的姿态,一举拿下世界冠军。

这一年,不仅是邱钟慧一个人的辉煌,更是中华民族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钟慧一战成名,为祖国获得了多个金牌冠军。

到了1964年,这位名将因伤宣告退役,并开始担任中国女子乒乓球教练。

与此同时,她和张瞳相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是世界冠军。

一个是话剧界有名的人物。

怎么不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两人见面后对彼此印象良好,便开始简单恋爱。

没过多久,就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可这场婚姻,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一地鸡毛的生活也让张瞳和邱钟慧心力交瘁。

尤其是儿子出生后,邱钟慧便把重心放在了家庭。

可夫妻俩聚少离多,双方性格上的不合也越发明显。

既然争吵越来越多,那倒不如各自放手,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邱钟慧认识了第二任丈夫韩模宁,是一名外交官。

韩模宁的妻子因意外离世,留下了一双儿女。

两个伤心的人慢慢靠近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对于双方的子女,他们都视如己出,没有丝毫偏心。

多年后因为工作原因,一家人都搬去了莫斯科从此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比较邱钟慧家庭幸福儿女双全,张瞳却显得有些“凄凉”。

和邱钟慧离婚后张瞳便没了感情生活,甚至也没有再度娶妻。

他这一生都在为艺术做贡献,视戏如命的他哪怕到了退休,也闲不住。

1991年,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张瞳在剧中饰演“刘书友”。

而那时候的他,已经是68岁高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瞳从艺60年,演话剧47年,一生无数作品仅有两部未获得过一等奖。

名利双收,为什么在离婚后便不再结婚?

以至于到了生命最后时刻,身边亲人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瞳这一生满是颠沛流离。

经历过炮火和战争,他或许已经看淡了生命。

尤其是在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之后,更是没有了再度面对爱情的勇气。

既然如此,他又如何保证自己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11月,84岁高龄的张瞳先生因病去世。

而邱钟慧在2024年也已经89岁。

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平安长大并各自有了小家庭,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唯一有迹象的,就是邱钟慧儿媳王建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咨询方面颇有成就的王建一,在北京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和培训的店。

并且在社交账户上,她也会经常更新自己的日常和一些心理咨询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人生并不总是“两全其美”,选择一心一意发展事业,就要有所代价。

张瞳或许不是一位合格丈夫,但他绝对是一位好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待每一部作品都拼尽全力,只为了不辜负自己,不辜负观众。

无论过去多少年,我们依旧会想起来那个“胆小怕事”的刘书友,曾经带给我们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