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绣是非遗文化的代表之一,楚雄彝绣以其色彩张扬大胆、针法复杂、图案题材丰富而著称。它不仅是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装饰元素,更是承载着彝族文化的历史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玉婷,嵩明职教新城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大二的学生,作为一位在嵩求学的众多学子之一,来自楚雄的她,在学校的帮助下,在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立了彝绣工作室。

她深知非遗文化对于地方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在学校参加各类型创新比赛,一直致力于将彝绣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

凤玉婷不仅具备丰富的非遗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具备出色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确保非遗传承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她的带领下,彝针彝线项目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凤玉婷(右)彝针彝线项目

主要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壮大非遗传承人的队伍,并与省级刺绣传承人胡荣一道同嵩明县非遗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等方面有深入交流和合作。

不久前,她的刺绣作品也出现在国际时装周上,与世界知名品牌一同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作品巧妙地将传统彝绣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系列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时装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云南经贸外事学院非常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门建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课程

在经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邀请国家级陶艺大师刘也涵、国家级茶艺大师李海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蒲洪、省级刺绣传承人胡荣等加盟基地亲自授课。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良好平台和机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美育课程”中来,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来源:云南经贸外事学院

编辑:李艳娜

审核:雷霞|监制:朱忠元

发布:嵩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