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人物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小丁,男,1956年生,四川内江人,中共党员,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史学会理事,全国杨贤江研究会理事。曾任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校长。主持市、厅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1项、主研国家级、省级课题各1项。出版《中美教育关系研究》《一场伟大的教育公益革命》等学术专著。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获省部级奖1项、市厅级奖2项。

大学毕业,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任教期间考上了西南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史比较;之后考上了河北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交流。在西华师大工作期间,主要讲授中外教育史、中外高等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史、比较教育学、中外教育名著研读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培养了56名硕士研究生,发表了120余篇科研论文,多部学术专著。

王小丁说,“教育成为我一生的事业”,67岁的他依然坚持在教育第一线,为职业教育奉献自己的心血和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晏阳初,我来到了他的故乡”

2019年初,为了深入的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时为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副会长的王小丁来到巴中巴州区三江镇考察调研,这是“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的出生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是一座富矿,值得静下心来做学问。”当时的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这一平台,王小丁随即加盟该学院,一方面助力学院正在迎接的人才评估工作,另一方面为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工作。

王小丁教授以教务处长的身份,转战职业教育,在评估的关键时刻,加盟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大教职工一起,齐心协力,为学院顺利通过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王小丁教授的才能得到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董事会、学校党政和师生们的高度认可,升职为学院副校长。“那时候,学校也给我充分的自由。一有机会,我就到巴中的很多单位、采访了研究晏阳初的许多专家学者,做了一些口述史的记录,在晏阳初研究方面有了新的收获和拓展。”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年轻的高职院校,王小丁与南科院的结缘是学校申报学前教育专业,在申报期间认识了张澜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王晓晴,他20多年扎根南充大地办教育的经历,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情怀和教育智慧深深感动了王小丁教授,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获批成功后,王晓晴带着满满的诚意邀请王小丁教授来校工作,特别提及到学院位于张澜的故乡西充县,而西充拥有伟大的教育家张澜,到西充可以好好研究张澜先生。王晓晴的职教情怀、对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未来的张澜研究任重道远,这是王小丁教授与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结缘的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张澜,我来他的故乡办大学”

2020年5月,辞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王小丁回到家乡南充,以专家身份参与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的管理,分管最为繁重的学生工作,后勤工作,同时兼任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书记、院长。学院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吃好、睡好。经过反复实践,学生食堂开设“民族窗口”,各个民族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窗口吃上可口的饭菜。推出“小份餐”“半份餐”,真正做到满足需求,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特心服务,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这是张澜故乡第一所高校,兴办之初,五湖四海的老师奔着职业教育的梦想,邂逅在美丽的空顶山下,浅浅的阳溪河畔,开启人生新航程。走上三尺讲台之前,王小丁教授代表学校,为他们做职业规划,培训课堂技能,“每学期我要听30多节课,尽管专业各异,但都是教育艺术,而我的专业就是教育学。”王小丁教授不仅听课,还和大家一起点评,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很多老师都不是搞职业教育出生,我们就要教给他们职业教育的理念,朝‘双师型’方向发展。”王小丁很佩服董事长王晓晴的职业教育理念,“融于产业,为国育才。把学校建在产业园、专业建在产业、课堂建在车间。”学院建有建筑消防、装备制造等12个校内实训中心、82个实训(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03个。学校有7个教学创新团队、7个名师工作室、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首席技师工作室。广纳各路英豪,培养大国工匠。

“我想种一棵树,学校却给了我一片森林”

董事长王晓晴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为王小丁教授研究张澜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2022年4月1日下午,“张澜书院”成立揭牌仪式暨《张澜书院读本》首发式在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举行。4月2日在西充主办张澜先生生平与教育思想研讨会。“张澜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他为南充当代教育奠基,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四川故事,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英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王小丁教授认为,作为坐落在先生家乡西充的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在引以自豪的同时,更有一份责任,那就是珍惜这份难得的文化遗产;更有一份担当,那就是认真加以整理、研究与传承,运用于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我想种一棵树,学校却给了我一片森林,张澜研究不是我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有团队,有阵地,有机制保障。”让王小丁教授意外的是,“张澜书院”成立后,迅速组建“书院”学术委员会,出版《张澜研究》学术刊物;建立张澜展览馆,设立“书院”讲堂;每年招收两批“书院”学员500名,通过学习沙龙、经验交流、集中诵读、美术书法作品展等形式开展集中研习,把“张澜书院”打造成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名片,打造成为传播张澜先生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的教育名片,打造成为教师以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道德高地,打造成为学子徳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

一方面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教育研究,另一方面是新办大学的蓬勃发展,作为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的王小丁教授依然战斗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一线,积极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以群建院,专业申报工作中,在建设美丽校园、文化校园过程中,在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的过程中,王小丁教授总是亲力亲为,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搞了一辈子教育,全程参与了一所职业大学的建设,见证了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的发展,王小丁教授说他已经心满意足,在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收获满满,让他对职业教育有了全新认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67岁的王小丁教授“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张澜研究院学术会议、经管学院新进老师听课、青年教师培训、食堂厨师开会……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