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威海里口山风景区北侧的山地里,一群青年大学生手握锄头辛勤地劳作着。“这一片丹参都是我们种的”,一名学生自豪地说,“这个劳动教育让我很有成就感,也让我感受到了农业劳作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更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自今年4月起,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组织师生赴“齐鲁本草药谷”中医药劳动教育基地开展了系列“劳动赋能,文化传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融劳动精神、专业知识、中医药文化“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100%覆盖所有专业在校大学生,探索出一条“以劳创新”特色化校地双向赋能新路径。

据悉,“齐鲁本草药谷”项目由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与爱康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威海)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是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项目。项目旨在通过整合资源,全面打造“一库五基地”(“一库”即全要素中药种质资源库;“五基地”即道地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中药材生态种植与绿色加工基地、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医院中药制剂研发基地和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在项目建设基础上,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整合优质师资力量,打造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中医药劳动教育基地,并以学校劳动实践教育为载体,全方位调动学院、学科力量,搭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研究” “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药食同源中药新产品研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数字化、中医药、现代农业、大健康融合创新”等6个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劳动实践机会与实践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先后制定《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劳动教育方案》《大学生劳动实践实施方案》等制度,安排指导老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规范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产品开发、制剂生产等劳动实践活动,加深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和“威海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需求,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发挥人才聚集优势,树立“把学问做到乡村振兴田间地头”的鲜明导向,重点围绕胶东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精加工、药食同源中药新产品开发等凝练研究方向,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注重科学研究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遴选成立“山东省药用植物栽培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团队” “道地药材良种选育与生态种植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等5个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和40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搭建“威海市野生药用植物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暨村村播工程校”等乡6个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第一课堂、社会实践、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一体化贯通劳动育人实践,强化“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成效。

劳动是教育的“活课堂”。近年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相融合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构建《劳模精神与创新创业》《工匠中国》《劳模大讲堂》等劳模文化育人课程和劳动实践育人课程,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养成,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怕苦、能吃苦、肯吃苦,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梦想,让思政课“走起来”,中医药文化“活起来”,劳动教育“动起来”。

下一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将以“齐鲁本草药谷”劳动基地为平台,打造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品牌,深入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进一步发挥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辐射作用,依托基地实践资源,做好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全覆盖,让田间地头成为滋养大学生身体和心灵的新课堂,培养具有“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功底、突出能力素质”的青年骨干人才。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鹤颖 通讯员 辛晓伟 闫萍 赵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