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与国民党74师的一场激战过后,粟裕及其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终于赢得了胜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准备好好庆祝一下这场胜利。然而粟裕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战场上的瞬息万变,需时刻保持警惕。他命令战士们清点战场,统计敌军军械和俘虏人数。

粟裕在巡视战场时,忽然听到一名电报员低声嘟囔:“奇怪,74师被全歼,电报设备也被缴获了,怎么还有微弱的电报信号传出来?”这个疑问引起了粟裕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当时他们并未破获74师的电报密码,所以并不知道电报的内容。与此同时,清点战场的战士向粟裕报告,敌军枪械缴获数量加上俘虏人数,总数接近两万。

粟裕听到这个数字,再结合电报员的话,心头顿时警铃大作。他意识到,这场战斗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于是,粟裕果断下令:“各部注意!立即对战区进行地毯式搜索!山沟和防空洞也不要放过!”

命令传达下去后,各部立即派出战士对战场进行详细搜索。命令发出后,各部立即派遣战士对战场进行地毯式搜索,这不搜索不要紧,一搜还真搜出了问题,粟裕得到结果后冷汗直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搜出了什么?粟裕为何如此紧张?

74师覆灭

1946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召开了“军事整编会议”,对抗日战争后国民军进行重组和调整。在众多部队中,国民党政府精选出了五支精锐部队,它们分别是新一军、新六军、第5军、第74军、第18军。这五支强军中,又以第74军最为强悍,被誉为“中国第一师”

第74军实力雄厚,全军人数超过3万。该军的师长是张灵甫,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全军配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美军装备,从战士的身体素质到军事装备,无一不体现出全国顶尖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的李延年曾对第74军赞誉有加,他表示:“全国像74军这样的部队寥寥无几,如果有十个这样的部队,国民党何愁不胜。”这句话既道出了第74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独特地位,也凸显了其在战争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这五支强军在抗日战争后,成为国民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军事整编后,进一步提升了国民党军队的整体实力。然而,在解放战争中,这五支部队也成为了我军的重要对手。特别是第74军,其强大的战斗力使我军在与之交战时,不得不全力以赴,付出巨大代价,其强大的战斗力使我军不得不对之作出高度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第74军虽为强师,但其师长张灵甫却是个气盛的。或许是因为很少吃败仗,他不但瞧不起共产党的军队,也瞧不起国民党的“兄弟军队”。

他在多次的联合作战中,强硬地要求其他军队的师长听他指挥,他的第74军掌握主动权,是主力军,其他军队都只能打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在坦埠战争中,张灵甫依旧像以前一样,丝毫不在意兄弟军队的想法,依旧让第74军当主力,在遇到问题后,还得靠其他部队协助。

但到了按功领赏的时候,他第74军又占尽了所有风头,所有的功劳都是他们第74军的,其他兄弟部队吃力还不落好,甚至还要接受张灵甫的嘲讽,嘲讽他们实力不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作战淮阴的时候,张灵甫与第28军联合作战,在协同作战期间,张灵甫十分瞧不起第28军,总是阴阳怪气第28军素质、装备差,只让第28军守城。

第28军的师长李良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没有办法,谁让第74军实力就是强呢,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对张灵甫的嘲讽十分愤怒。结果第74军第一次进攻涟水就出师不利,吃了败仗。张灵甫还想把锅甩到李良荣身上,最终被李良荣顶了回去。

最终,涟水之战落幕,李良荣与张灵甫也就彻底闹掰了。张灵甫指挥第74军与各部队协同作战时,总是与其他师长矛盾频发,却未能自我反思。他时常嘲讽其他部队,以自身的胜利战绩为资本,对不合己意的军长或其他部队师长频繁致信蒋介石给他们“穿小鞋”,既自我吹嘘,又诋毁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其他部队将领对张灵甫的这种小人做派无不蔑视,导致第74军在国民党内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张灵甫及第74军的覆灭

1947年,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主战场集中在了山东,国民党派出了45万人准备拿下山东,蒋介石对山东信心满满,甚至还派出了张灵甫的第74军对战我军。

面对此种境况,毛主席任命陈毅担任总司令,粟裕担任副总司令,二人协同作战,务必拿下山东。毛主席相信,成事在人,陈毅理性胆大,而粟裕心细谨慎,二人就是最好的搭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面对国民党的第74师这支强悍的部队,陈毅和粟裕还是十分忐忑的,他们针对第74师做了详细的准备,包括对第74师以往战术的分析,也包括对张灵甫这个师长的性格分析。

而张灵甫则直接没有将华东野战军放在眼里,在战前这段紧张的时间里,张灵甫大半的时间都用作吃喝玩乐。对于战术,依旧采用以往的战术,第74军作为主力,其他几个师都作为辅助,为第74师打掩护。

陈毅和粟裕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张灵甫可能还会沿用以前的战术,但陈毅和粟裕又觉得这一役至关重要,张灵甫不能就这样简单的设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等到国民党军队真的来袭时,看到敌方阵营,陈毅和粟裕又兴奋又好笑,张灵甫是真的没有将华东野战军放在眼里啊。不过这样也好,有了更多制胜的把握。

于是陈毅和粟裕下令,先派出小纵队切断第74师和其他军队之间的关联,然后将主力队伍全部用在对抗第74师上。

战争开始,几个小纵队率先出击,张灵甫丝毫不关注周围友军的战况,一心带着第74师往战场奔来。直到到了战场,张灵甫才发现自己的第74师赤裸裸地暴露在华东野战军面前了,周围负责掩护的军队都被拖在了后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张灵甫气急败坏地质问其他师长,原本其他师长还想着尽快解决牵绊,抓紧支援第74师,结果张灵甫一顿劈头盖脸地骂直接让其他师长断了这个念头。

你张灵甫不是愿意出头吗?凭什么每次都让我们给你打掩护,让你立功?大家都是平级,你凭什么命令我?送死的事让我们干,领功的事你自己来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其他几个军队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磨洋工”,打的不紧不慢。但凡有一个军队尽快脱身来支援张灵甫,第74军也不至于落到全军覆没的下场。

而陈毅和粟裕这边的作战方案也十分简单,一方面派出小纵队拦截援军,另一方面佯装不敌第74军,勾着第74军继续往前跑,最终,第74军已经彻底远离了两翼负责掩护的友军,独身闯入了华东野战军的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招“请君入瓮”,让张灵甫腹背受敌,就算第74军再强悍,也没有办法敌过四面八方的敌人。张灵甫都快被打哭了,连夜给总司令汤恩伯发电报,申请撤退。

但当时华东野战军已经将第74师的退路斩断了,援军也一直在原地盘桓,没办法突围。

直到两天后,才终于有几个师摆脱了包围,立即朝第74师的方向奔去。但经过两日的包围式厮杀,第74军物资短缺,援军迟迟不到,第74军已经军心涣散了。

5月16日,张灵甫中弹身亡,张灵甫一死,第74军的战士直接崩溃了,17日,第74军被歼灭,前来支援的援军也被打了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东野战军大获全胜。但是在清点完战场后,粟裕就觉察出了不对,第74军应有3万余人,但通过战场清点加上俘虏,才两万余人。

这剩下的七八千人呢?

粟裕司令顿时警觉,果断下达指令:“全体注意!立即对战区展开全面搜索!务必勿遗漏山沟与防空洞!”尽管士兵们心生疑惑,既然74师已遭歼灭,为何还需搜查,但他们深知军令难违,遂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连夜展开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索结果令人震惊。在孟良崮一处山坳中,竟发现七千余74师战士潜伏未动!华东野战部队的战士们在赞叹粟裕司令警觉谨慎的同时,也暗自心惊,倘若没有当晚的搜查行动,损失无疑惨重。

这七千余名被俘战士中,有七十四师的人。在封建时代,被俘士兵通常难逃一死,但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军队的战士也属于人民群众,严禁滥杀无辜。因此,针对这些被俘战士,采取了自愿加入解放军或直接释放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麻烦的就是这第74军真是受张灵甫影响颇深,对于我军的思想工作不屑一顾。这七千多个战俘根本不可能为我们所用。

几番考虑之下,陈毅拍板,绝对不能释放,就算不愿意加入我军,也不能释放这几个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陈毅将这七千多个按照身份进行了分类,将普通战士全部下放到连队里,时间一久,这些俘虏发现共产党跟国民党真的不一样,共产党爱护百姓,司令长官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他们内心逐渐被同化了。说到底,他们打仗不就是为了家人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吗?这里的氛围是他们在国民党里没有感受到的,他们想起来自己曾经参军的初心。

同时,陈毅在军中实行奖赏制度,只要提了好意见,只要有所贡献都能被如实记录,都能跟普通战士一样获得升职的权力,这大大激发了这些俘虏的热情,最终也加入共产党,与我军并肩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毛主席所说,陈毅和粟裕真的是天生的好搭档,时至今日,也依旧为两位将军的果断和机智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