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卸货是每天开启工作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聪善出发送快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聪善(左二)和同事扫描快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聪善(右一)与同事交接工作事宜。

常聪善是顺丰速运(宁夏)有限公司贺兰片区绿地速运营业站的一名快递小哥,今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宁夏新就业形态群体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

 要和顾客处成朋友

5月9日8时30分,第一车货物扫描完毕,常聪善发动他的“11路”,奔向“战场”。“走,我们去送件。”常聪善招呼记者一声,便抱起26个大大小小的包裹。他负责派送的是一栋写字楼,手中的货物多为文件、标书等小件,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盒子。走到写字楼下,迎面碰到一位女士出门,常聪善熟络地打起招呼:“早!”女士报之一笑。

当天要派送的包裹不多,但常聪善仍然按照自己的配送经验,从10楼往下一层一层送快递包裹。每到一层楼,他先把其它快件放到地上,转身拿起需要派送的快件进入办公室。“您好,您的快递到了。”“谢谢!”一送一收之间,有人向他咨询电动车在哪儿充电,有人询问自己包裹的踪迹,还有人等他上门了才告知其在外地出差,请他周六再送来。常聪善一边派件,一边一一应对。“这里面应该是印章,我看包装有点磕碰的痕迹,要是有啥问题您再联系我。”在一家公司,常聪善将快件交给工作人员,临走前不忘叮嘱。

货物破损,涉及运输中的很多环节,不一定是快递员的责任,但很可能招致投诉。这样的事,一般人躲还来不及,咋还主动往身上揽?常聪善说:“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要和顾客处成朋友,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

 常聪善有独家秘笈

1986年,常聪善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一个小村子,从甘肃到宁夏,他在几家工厂里打过工,始终在不停地“奔跑”。直到2016年,孩子出生,生活有点拮据,常聪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成为顺丰速运的一名快递小哥。

“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找一份收入高点的工作补贴家用。”常聪善说,一开始,他以为送快递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勤快能吃苦就行,没想到这里面的门道不少,“如何跟客户相处?怎么提高派送效率?如何防止包装破损、货物变质?要学的东西有很多。”

7年来,常聪善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独门秘笈”:送货之前就将货物分类摆放,将送货计划做好,这样就能避免东一头西一头耽误时间;客户买了生鲜不能及时取时先放到营业点冰柜,这样不仅能避免东西变质被投诉,还能给客户留个好印象;客户用旧箱子包装货物时,一定要把之前的快递信息抹掉,这是为了避免后面被退回……除了“秘笈”,他在工作中还有这样一个习惯——主动帮助别人,只要老远看到有人手里提东西、腿脚不便或是领小孩,都会赶紧过去提前推开门让对方先走,看到有拿重物的主动帮忙搬运……

“我网购很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热心的快递小哥。有一次我腿摔了,当我左手拄拐右手拎着一袋东西走过来,他隔着老远就向我跑来,接过我手里的东西,一直把我送到办公室。”提到常聪善,在写字楼办公的梁雅楠竖起了大拇指。

常聪善服务的区域有位客户是做皮草生意的外地老板,有一年临近春节,这位客户急着回家,匆匆锁门离开,节后由于家里有事一直没有回来,便打电话委托常聪善把店里的货帮忙打包发到河北老家。常聪善接到委托后直犯愁,100多件皮草总价值一二十万元,如果不答应,既耽误客户的事,也失去客户的信任;如果答应了,客户不在现场,打包寄递过程中万一出现问题就说不清了。就在犹豫之际,客户把店铺钥匙发了过来,看到对方对他的信任,常聪善备受感动,认真按要求对皮草打包装箱,并逐一清点建立清单。为避免皮草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他还特意在箱子里外做了防水防潮处理。客户收到货后非常满意,特意致电快递公司,表扬常聪善工作专业敬业,责任心强。

  干一行爱一行

每天早晨6时,常聪善的闹铃会准时响起,他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有没有客户发来的信息。起床后简单洗漱出门上班,赶在同事到之前,把门口的三轮车挨个移开,为进港卸车做好准备。早晨4个小时,他既要负责区域收派件,还要保障大客户的发运时效,忙的时候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不管常聪善负责哪个片区,一段时间过后,区域内的客户地图便能印到他的脑海里。哪个客户年纪大了腿脚不好需要帮忙带生活用品,哪个客户家有婴幼儿不能早早去敲门等,他都烂熟于心。他总是会在每天出发派件前按照客户的类型特征规划好派送路线,车上总是装着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在服务行业,受点委屈是常有的事,常聪善也不例外,有顾客会因为一些细节对他抱怨,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常聪善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而是耐心与顾客对接,及时化解矛盾。

7年多的收派件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将服务客户、快件安全放在第一位,累计收派快件25万余票。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一颗朴实的心。常聪善说,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他听到代表们激情澎湃的发言深受鼓舞,“用心服务是一种真情流露,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作为,在服务中创造价值。”(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文 韩胜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