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甘正传》用成人童话的方式消解了小说中的黑色讽刺,变成了一锅鸡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又看了一遍《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温斯顿·格鲁姆出生于1945年,曾经做过越战随军记者,后来专业从事写作,1978年以来先后发表八部作品,包括越战小说《缅怀好时光》《逝夏》等。他与人合著的传记作品《与敌人对谈》曾荣获1984年的普利策奖提名。《阿甘正传》出版于1986年,1994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不过电影和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简单来说,就是电影用成人童话的方式消解了小说中的黑色讽刺,变成了一锅鸡汤。《阿甘正传》其实有很多可说之处。阿甘可以说是世界影史上最成功的傻子。对于小说《阿甘正传》来说,文学中的傻子,一种是智力明显低于故事中其他人物的;一种则是由于遵循自我价值观念而被人称为傻子的,比如阿甘。

首先我们来聊聊电影。整部电影都是阿甘的意识流,坐在长椅上的阿甘从看到一双鞋开始了自己意识的流动,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人生的四个阶段都是由此物及彼物,从而展开联想。虽然长椅另一边的听众在不断变换,但他的讲述始终没有中断,过去和现在以四个独立小圆结构不断交叉,最后回到现实中,形成一个闭环叙事。电影中的羽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意象。羽毛象征什么呢?应该象征的是智商只有75的阿甘,他的人生不是自己掌控的,就像羽毛是随波逐流的。和羽毛有关系的另一个意象是飞鸟,它对应了阿甘喜欢的女孩珍妮。大家是否记得她还是孩子时在玉米田里向上帝祈祷时说的话?“把我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吧,飞得越远越好。”电影临近尾声,她死后埋葬的坟墓周边是什么景象?鸟群远飞。羽毛和飞鸟最大的差别是,鸟能自己飞,飞到任何想要飞到的地方;而羽毛只能是“随风飘荡”。为了正面肯定这种价值观,即“就算你傻,只要你爱家爱国,真诚善良,你就能好人有好报,获得最后的成功”,电影对小说做了完全相反的改编,这样一来,珍妮的女性形象就有了很大改变:电影里的珍妮被编剧设定成了一个弱势的被动型人格。但如果读过原著就会发现,小说里的珍妮是比较强势的。

电影要说的,其实是何必像珍妮那样追求所谓自由呢?你看阿甘这样一个弱者,只要顺应上天的安排,就可以比任何人,比折腾不止的那些珍妮们,飞得都更高更远。反观珍妮们,不是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吗?最后还不是空手而归。所以,电影更像一部爽文小说,对真实人生的欺骗性很大。

小说《阿甘正传》的第一句话是:“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到了电影里则变成经典金句: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把人生比成巧克力,说明什么?生活总体上不差,都是巧克力,无非是个巧克力盲盒,不知道下一块是偏苦还是偏甜而已。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美国社会种种敏感问题作了柔化处理。比如小说中,阿甘的母亲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在电影里,编剧把这位母亲塑造成了一个很精致要体面的人,一直在为儿子挡风遮雨。小说结尾,阿甘其实是跳脱出了整个体系,去寻找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但是电影的改编恰恰让阿甘获得了大家公认的成功后止步于此。(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