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欧洲近代海军建设,大家的话题一般都在英、法、德、意这几个国家身上,其实还有一个国家不能忽视,这就是奥匈帝国。虽然奥匈帝国存在的时间不长,只有半个世纪左右,但是在海军建设上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今天跟大家聊聊历史上奥匈帝国海军的前无畏舰,说一下其最强大的“拉德茨基”级战列舰的情况,“拉德茨基”级不少海军迷都知道,堪称是历史以来最强大的前无畏舰。

航行中的“拉德茨基”级战列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行中的“拉德茨基”级战列舰

一、研制背景

20世纪初当意大利开工了“埃琳娜女王”级战列舰后,感到压力的奥匈帝国海军立即下令设计一级新的战列舰以应对,在综合性能上必须要超过“埃琳娜女王”级。“埃琳娜女王”级配备2门305毫米/40倍径主炮和12门203毫米/45倍径二级主炮,最大航速达到22节,相当强大。当时奥匈帝国现役战列舰主炮才240毫米口径,远不如“埃琳娜女王”级。

其实一战爆发前夕的奥匈帝国已经被内忧外患搅成了一团乱麻,不仅军费年年缩减,内部懈怠拖拉与官僚作风也很严重。不过就算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奥匈帝国海军还是很快拿出了新型战列舰的设计图纸,并在1906年拿到三艘14500吨级战列舰的预算。1907年9月12日开工了“拉德茨基”级战列舰的首舰“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二号舰“拉德茨基”号(以二号舰命名该级舰)于1907年11月26日开工,三号舰“兹里尼”号于1909年1月20日开工,三艘舰均由得里雅斯特STT造船厂建造。“拉德茨基”级战列舰是奥匈帝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型前无畏舰。

“拉德茨基”级火炮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德茨基”级火炮布局

二、性能数据

“拉德茨基”级战列舰主要性能:舰长138.8米,宽24.6米,吃水8.1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250毫米,二级主炮塔正面装甲厚20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250毫米,舷侧装甲带厚230毫米,标准排水量14500吨,满载排水量15900吨,舰员编制890人。动力为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9800马力,双轴,航速20.5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

配备4门305毫米/45倍径主炮,2座双联装,船艏艉各一座主炮塔。8门240毫米/45倍径二级主炮,4座双联装,舯部两侧各两座炮塔。另有20门100毫米/50倍径速射炮,6门70毫米/45倍径速射炮,4门47毫米/44倍径速射炮,1门47毫米/33倍径速射炮,3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此外为了支援水兵登陆作战,还携带有2门66毫米/18倍径行营炮。

“拉德茨基”级主炮塔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德茨基”级主炮塔特写

三、服役情况

“拉德茨基”级三艘舰先后完工于1910年6月5日、1911年1月15日和1911年9月15日,服役后一开始主要用于海军训练。1913年该级舰参加了国际海军干涉巴尔干战争的示威行动,在此期间拉德茨基级成功执行了奥匈帝国第一次水上飞机起飞实验。一战爆发前夕,该级舰参加了支援德国“戈本”号战巡和另一艘德国轻巡洋舰突破英国舰队包围的行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级舰参与炮轰了位于黑山的法军炮兵阵地,后由于意大利的倒戈,又奉命炮轰了安科纳等意大利海军基地。不过在一战期间,“拉德茨基”级并没有参加主力舰决战。由于奥匈帝国战败,该级舰在一战结束后全部成为意大利的战利品,“拉德茨基”号与“兹里尼”号在1920至1921年间被拆毁,“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则在意大利海军中保留至1926年。

奥匈帝国海军水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匈帝国海军水兵

四、综合评价

“拉德茨基”级战列舰在吨位上并不算最大的前无畏舰,像日本的“萨摩”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吨,英国的“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超过18000吨,但是吨位大并意味着战力一定更强。“拉德茨基”级由于定位在地中海海域作战,对远洋作战要求不高,这就节省了不少吨位。重点还是看火力,防护,航速这几个关键指标。

首先是火力上,“拉德茨基”级主要火力是4门305毫米主炮+8门240毫米二级主炮,“萨摩”级是4门305毫米主炮+12门254毫米二级主炮,“纳尔逊勋爵”级主要火力是4门305毫米主炮+10门234毫米二级主炮,从表面数据看“拉德茨基”级火力不怎么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拉德茨基”级的舰炮可不一般,是大名鼎鼎的斯柯达军工出品,斯柯达军工毫不逊于同行阿姆斯特朗和克虏伯。此外斯柯达军工当时有超前的技术——高速重弹和硬被帽穿甲弹,这就很恐怖了,无论是“萨摩”级还是“纳尔逊勋爵”级的装甲都挡不住,甚至后来的一战无畏舰也不行。“拉德茨基”级大口径舰炮虽然数量上少些,但是炮最厉害!

英国“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

其次是装甲防护,“拉德茨基”级主炮塔正面装甲厚25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250毫米,舷侧装甲带厚230毫米。“萨摩”级主炮塔正面装甲厚254毫米,指挥塔装甲厚254毫米,舷侧装甲带厚229毫米。“纳尔逊勋爵”级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0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305毫米,舷侧装甲带厚305毫米。“纳尔逊勋爵”级虽然装甲防护最强,但防不了“拉德茨基”级的主炮。

再比较一下航速,“拉德茨基”级最大航速20.5节,“萨摩”级最大航速为18.5节(二号舰达到20节),“纳尔逊勋爵”级最大航速18节,“拉德茨基”级速度上有优势。巡航能力方面,“拉德茨基”级明显不足,但在地中海海域使用不是问题。综合起来看,如果是远洋作战“拉德茨基”级差一些,但如果在地中海海域作战的话,“拉德茨基”级胜算还是挺大的。至于说与目标舰——意大利“埃琳娜女王”级战列舰比的话,“拉德茨基”级在综合性能上完胜,没有一点悬念。

可惜的是“拉德茨基”级跟“萨摩”级、“纳尔逊勋爵”级一样生不逢时,服役时海战已经是无畏舰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