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周家桥街道凝业周桥服务站的助力下,患有智力残疾的文文(化名)终于重返职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8岁的文文(化名)患有智力残疾,原本在某咖啡店从事服务员工作。今年年初,文文因个人原因离职,但文文的丈夫收入不高,两人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生活的窘境和失业的困境让文文的情绪愈发焦虑。

凝业周桥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通过站点实名排摸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到文文。“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文文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慢,往往需要多次重复重点才能理解;而且她本人不善言辞,缺乏必要的面试技巧;再加上她的就业信息获得渠道少,寻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凝业周桥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全面了解文文的情况后,工作人员为她量身定制了“一揽子”帮扶政策。其中,最首要的便是帮助文文掌握求职技巧。为此,工作人员从简历制作、面试礼仪、自我介绍等方面,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文文,提高她的就业竞争力。

但因为文文的特殊情况,教学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文文接受能力慢,许多内容我们刚刚教完她就忘了。所以,我们通过‘三问一记’记忆法(一问工作职责,二问工作内容,三问工作细节和一记备忘录)的方式,让文文在反复记忆中,提升学习和工作能力,不断地积累经验。”工作人员说道。

“我们先是推荐并陪同她到几家企业面试,都没能成功。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最终经过站点募集到某医院的保洁岗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人职匹配平台,工作人员向医院推荐了文文,最终通过了面试。在文文入职后的2个月里,凝业周桥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常常打电话了解她的工作情况,并适时指导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调整工作心态。

“看到她能够顺利就业,并且逐渐适应当前的岗位,我们除了为她感到高兴外,我们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工作人员欣慰地表示。

文文的经历,在周家桥街道并非个例。为深入贯彻上海市长宁区“人人乐业、重返职场”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周家桥街道将常规服务向创新服务延伸、标准服务向精准服务延伸,搭建起高效、便捷的人岗供需平台,将光照进困难家庭,助力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

接下来,周家桥街道凝业周桥服务站将继续为站点赋能,以凝心聚力、荟享就业为目标,关心关爱辖区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残疾困难群体、大龄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情况,提供“陪伴式”就业服务,用心用情助力他们就业启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由周家桥街道提供

撰稿:朱文轩

编辑:李冰倩、胡艺馨(实习)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