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12日,大熊猫“福宝”在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与公众见面,“福宝”回国后首次亮相。视觉中国 图

6月14日,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布声明称,连日来,十余名人员在中心都江堰基地、神树坪基地传播大熊猫被虐待等不实信息,散发扇子等物料并故意倒地误导不知情公众,部分人员甚至在园区尾随、跟拍、辱骂我中心熊猫专家,对于涉事人员的极端言行,熊猫中心已第一时间报警。

近段时间以来,在韩国出生,于4月3日返回中国的大熊猫“福宝”,在国内受到了极高的关注。但一些网络传言也甚嚣尘上,有网友根据“福宝”脱毛、脖颈处凹陷等细节,臆测“福宝”遭到了虐待,甚至传言它被抽取体液、没适应环境就开始接待非园内人士,一时间群情激奋。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深受国人的喜爱,看到“福宝”疑似被虐待的网络传言,很多网友不淡定了,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关心爱护“福宝”,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被那些经不起推敲的不实谣言带偏。

事实上,关于“福宝”的健康状况问题,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已经多次辟谣,并发布了相关视频。比如,颈部局部出现断毛,经检测未发现致病菌,也无皮肤异常现象,是大熊猫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而非虐待所致。

涉及珍稀动物保护的话题,任何未经证实的谣言,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误解和恐慌。因此,一个合格的网民、理智的熊猫粉,一定要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捕风捉影、主动造谣。

大熊猫的保护研究,需要科学、规范进行。但从相关报道来看,那些跑去线下干扰熊猫中心正常工作,甚至违规直播的人员,他们的言行举止,根本不是对大熊猫生活环境的正常关切,完全是在刻意带节奏、蹭流量。

一方面,传播不实信息,是在误导社会,也是在误导公众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线下尾随、跟拍、辱骂熊猫专家,引导不知情的网友发动网暴,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大熊猫保护中心的正常秩序。

如今,面对持续发酵的不实信息,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采取了坚决的法律行动,向警方报案,旨在打击谣言传播者,也是为大熊猫的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大熊猫是国宝,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国一直都有“熊猫外交”的传统,“福宝”代表的中韩交流就是一个缩影。

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也早已超越了国界,是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开展“熊猫外交”,各国可以共享大熊猫保护的经验和技术,推动国际友好交流,加深各国之间的友谊。如果回到中国的“福宝”被各种虐待谣言包围,不仅会让那些投入大量精力的熊猫专家寒心,也是在破坏国际合作的基础,对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的国际形象产生负面伤害。

要为大熊猫保护研究营造良好的秩序和氛围,持续推动大熊猫国际合作走向深入,在加强科普宣传,用权威发布廓清谣言的同时,对那些传播不实信息、干扰熊猫中心正常秩序的行为,理应旗帜鲜明地亮剑打击。

同时,对于类似的违规直播行为,相关平台也该压实主体责任,不能给造谣带节奏者任何画面和流量。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信谣不传谣,少一些刻意脑补的阴谋论,才是真正关爱大熊猫。